1月17日凌晨 ,
39岁的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叶雄
不幸在家猝然离世 。
噩耗传来 , 业界震惊悲痛 。文章插图
1月22日 , 叶雄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广州殡仪馆举行 。 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耿庆山同志、副书记何斌同志、副院长袁向东同志等医院多名同事及叶雄的亲属200多人怀着沉痛惋惜的心情送别叶雄同志最后一程 。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陆凯声
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也在自己微博发文称:
“晚上有点心塞 , 我熟知的省外一位优秀的胸外科大夫 , 在无锡进修学习过肺移植的年轻医生 , 39岁猝死了 。 也许猝死原因很多 , 但工作忙压力大负担重也是一个原因 , 人走了 , 家庭子女最痛苦 , 常人也很难体会做医生的艰难 。 ”
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一位医生告诉采访人员:“太突然 , 没什么病 , 猝死 , 才39岁 。 ”另据同事透露 , 叶雄经常一天多台大手术 , 早上6点到医院 , 半夜才下手术台 。
据了解 , 2007年叶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省医胸外科工作 。 先后任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医师、主治医师 。 十多年来 , 他从一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儿成长为一位儒雅有为科室骨干 。 他医术精湛 , 是省医开展肺移植技术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 。文章插图
他善良、敦厚、勤恳、坚忍 , 忠于职守 , 始终在临床一线尽职尽责为病人服务 。 获得过省青年文明号号长、医院优秀培训医师、医院工会文体积极分子称号 。 他以勤奋好学、精益求精的医者情怀 , 以自身品德和才华 , 与大家结下了深厚情谊 , 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大雄” 。文章插图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 叶雄从没忘记自己的初心 。 在武汉疫情爆发后 。 他明知存在风险 , 毅然报名要求参加第一批抗疫医疗队 , 虽未成行 , 他又在疫情关键时期报名参加发热门诊的工作 , 第一时间投入到了抗疫的第一线 。 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 。文章插图
在胸外科工作期间 , 叶雄医生践行了医者仁心仁术 , 一切以患者为先 , 待病人如同自己的亲人 。 “常常轻言软语 , 让人少了疼痛” , “好脾气”的叶医生让病人想起他来感激不尽 。
“你就这样丢下疲倦 , 丢下烦恼 , 悄无声息的走了 , 一如你的为人 , 低调而不失高贵 , 谨慎但不缺从容 。 ”省医胸外科主任乔贵宾悲痛地说 , 这几天 , 总是感觉叶雄医生还留在大家身边 , 叶雄还是大家的好同事、人民的好医生 。
省医胃肠外科的吴德庆医生回忆 , 2012年左右 , 一次病人会诊 , 需要放胸管 , “只见叶雄医生打开无菌手术包 , 先将手术器械一件又一件、自左到右 , 摆放得整整齐齐 , 才开始放胸管 , 一切那么有条不紊” , 吴医生说 , 当时感觉原来一个人、一个小手术也能做得如此精致、精细 , 在叶医生的带动下 , 门诊手术习惯越来越好 , 吴医生甚至将叶雄医生的操作作为教导学生的教材 。
采访人员发现 ,
关于年轻医生猝死已不止一例 。
不久前 , 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莫湘琼医生突发疾病 ,
抢救无效死亡 , 年仅41岁 。文章插图
在健康面前 ,
医务工作者并没有豁免权 ,
只有顾及自己的身体 ,
才能为他人健康服务 。
最后 , 我们以无比沉痛的心情
再次哀悼 , 一路走好 。文章插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何雪华
叶雄生前同事供图
部分内容:健康时报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石钰
【叶雄|突然离世!年仅39岁】来源: 广州日报
- 噩耗!他孤独离世,全网悲痛
- 砂糖|突然刷屏!“没有一袋砂糖橘能过夜”登上热搜,上海人笑而不语
- 耳石症|突然头晕目眩?当心是“耳石症”惹的祸
- 南方医科大学|女子颈部突然长了个“包”,“罪魁祸首”竟是十月前的鱼刺
- 螨虫性|8岁男孩身上突然起疹子 竟是螨虫作祟
- 儿科医生|一岁男孩突然用头撞门,原来是癫痫发作
- 毛病|经常半夜突然“自然醒”,难再入睡,是怎么回事?或是这几种毛病
- 病例|深圳疫情突然出现新变化,春节临近,一个信号警醒14亿国人
- 音量|宁波16岁男孩突然聋了!这事不少人已形成习惯,医生这样说
- 瘫倒|28岁小伙突然瘫倒,原因竟是...这个坏习惯很多人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