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华|“择床”是一种病吗?

【张卫华|“择床”是一种病吗?】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夏瑾
春节将至 , 在国家“就地过年”的倡导下 , 今年很多人选择春节期间“就地旅行” , 用在“酒店度假”的方式欢度佳节 。 不过有些人在预订酒店的时候也开始担心 , 因为自己有“择床”的习惯 , 怕在酒店睡不好 。 “择床”的问题 , 其实很多人都有 。 出差或者旅行 , 每到一个新环境就睡不好 , 在床上翻来覆去一两个小时睡不着 , 甚至一整夜都失眠 , 这种情况正常吗?“择床”是一种病吗?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张卫华告诉采访人员 , “择床”与人类大脑活动特点有关 。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保存了对环境敏感的物种性记忆 , 当进入一个新环境时 , 大脑会本能地对环境进行分析 , 判断环境是否足够安全 , 是否具有潜在的危险 , 即使在晚上休息时也仍然会产生一定的警觉性 。 同时 , 大脑的活动还具有不对称性 。 研究发现 , 当人们置身于新环境时 , 即使在入睡后 , 大脑右半球处于踏实的休息状态 , 左半球可能仍然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 , 可以感应外界环境信息 , 并提高警觉性 。 这时人们就会睡得不深、不沉 , 并且容易醒 , 这种现象被称为首夜效应 。
张卫华说 , 大多数人的首夜效应都不明显 , 虽然很多人会觉得外出过夜没有在家里睡觉睡得沉 , 但这种情况不会影响休息水平 , 也不会对第二天的精神状态造成影响 。
不过 , 的确也有不少人会表现出明显的首夜效应 , 甚至第一夜完全睡不着 。 张卫华曾接诊过一位首夜效应严重的患者 , 他每次出差到一个新的地方 , 第一夜都会整夜睡不着 , 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焦虑的状态 。 不仅出差时睡不着觉 , 甚至在出差前一两天就会因为心情紧张而失眠 。 张卫华说 , 这种现象其实是因为对睡眠过分关注而引发的焦虑 。 “择床”其实是睡眠焦虑的一种表现 。 择床的人相对于其他人而言敏感性更高 , 也更可能是焦虑的易感人群 。 如果他们不断地放大对睡眠的关注 , 就会进一步加强对择床的自我暗示 , 睡眠焦虑的现象也可能会愈发严重 , 以致形成一到新睡眠环境下就产生睡眠焦虑的条件反射 , 不仅会导致失眠 , 还会出现疲惫乏力的症状 , 影响第二天的正常生活 。 对此 , 张卫华建议 , 出现严重首夜效应的人应及时咨询专业人员 , 进行综合评估 , 看看是否需要进行专业干预 。
那么对于正常人来说 , 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睡个好觉呢?张卫华认为 , 要尊重自己身体活动的基本规律 。 “健康的身体有自己的节律性 。 我们要尽量了解自己身体的节律性 , 尊重这种节律性 , 不轻易做打破节律性的活动 。 ”他特别指出 , 熬夜要适度 , 晚上不要经常进行强度大的脑力活动 , 也不要经常进行强度大的体育锻炼 。 对茶、咖啡特别敏感的人 , 从下午开始就不要喝茶、饮咖啡 。 “要让身体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 这样睡眠才会达到所能达到的最好状态 。 ”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