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新年 , 新生!
踏着新年零点的钟声 , 一声响亮的啼哭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西院产房响起 。 第一位“牛宝宝”是位眉清目秀的小妹妹 。
“3180克 , 50公分 , 女宝 。 2月12日00:00分出生 。 ”听到助产士的话 , 34岁的新手妈妈笑了 。
本是山西人的她 , 响应号召“就地过年” , 没想到小生命也踏着节点 , 赶来了 。 “我给孩子取好小名了 , 就叫‘果果’ 。 ”小果果躺在妈妈的怀中 , 安静满足 。
辞旧迎新 , 岁末年初 , 农历牛年来了 , 时光在这一刻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
在浦东新区 , 上海市第一妇婴把保健院的另一个院区——东院产房同样热火朝天 。
“宫缩来了 , 来 , 跟着我 , 吸气、吐气!很好 , 再来一次!”在助产士不断的鼓励下 , 1点05分 , 一妇婴东院产房响起了第一个牛宝宝清脆的啼哭声 。
女宝宝重3785克 , 没少让顺产的妈妈吃苦 , 但看着怀里的孩子 , 妈妈又觉得 , 什么都值了 。
凌晨时分 , 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红房子医院)产房中 , 十余名产妇正准备迎接她们的牛宝宝 。
今年30岁的小米在新年钟声敲响前生下了她的宝宝 , 她和她丈夫本身也是医务人员 。 原以为即将迎来牛宝宝的夫妻二人 , 不想怀孕不到36周的小米胎膜早破 , 2540克的男宝踩着鼠年的尾巴来到了父母身边 。
“我们都是新上海人 , 虽然没有成为跨年的第一个宝宝 , 但是只要平安健康 , 比什么都好 。 ”小米的丈夫说 。
没有什么比迎接新生更令人激动 , 而与产妇们相伴的 , 是产科不眠不休的医护团队 。
江苏淮安的张阿姨 , 在红房子主要负责照顾待产室里孕妇的生活需要 。
今年春节 , 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 , 张阿姨选择成为一名“原年人” , “我心里特别挂念家里的老人 , 但防疫工作 , 离不开每个人的一份绵薄之力 , 我应该留下 。 ”
95后助产士小陈来自浙江 。 自从2016年参加工作以来 , 每年的大年夜都是在工作中度过 。
“刚好排班轮到了 , 这种关键时候换班也不利于产房的工作 , 春节在岗已经习惯了 。 ”小陈语气轻松 , 说到和同事们一起值守跨年的年夜饭 , 她打开了话匣子 。
“我们团队有7个助产士 , 大家都会从家里带美食过来 , 医院也会为我们准备丰盛的晚饭 , 最兴奋的是还能和平时难得一见的院领导坐在一起吃年夜饭 。 ”
与小陈同样坚守在岗位的还有红房子产房主任徐常恩 , 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三年在产房度过除夕 。 在老百姓眼中无法与家人团聚的遗憾 , 在这群医务人员的口中 , 是一句“职责所在” 。
晚上十点多 ,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如约拎着一袋红牛来到了杨浦产房 , 这是他每年的保留节目 , 红牛取“红房子牛”的谐音 。
每年除夕夜 , 他都会赶到医院与值班医护人员一起共度除夕 , 到今年已经是第八个年头了 。
新生带来新喜气 , 新年增添新欢乐 。
对于产科的医护而言 , 每年除夕夜 , 在新生命的啼哭中迎来新的一年 , 已成为跨年不可缺失的一项仪式 。 在这个永不可能按下暂停键的产房 , 他们一以贯之的坚守为母婴安全竖起了一道坚实屏障 。
2021 , 第一批“牛娃”来啦 , 祝大家农历牛年 , 牛牛牛!
【产房|零点零分!在新生命的啼哭中迎来农历牛年,上海第一批“牛娃”来啦】作者:李晨琰
- 装备|生存恐怖游戏《远征零点》测试开启 西伯利亚对抗异兽
- 儿媳生孩子那天,亲家老两口也早早守候在产房门口
- 又有小学生作文火了、有人给满分、有人给零分、你觉得呢?
- 产房|小产钳保障大健康浙江嘉兴援疆医生积极推广产钳助产术
- 复旦大学|复旦中国医院排行榜发布,协和、华西、301医院列前三,竞逐激烈前后名仅差零点零几分
- 玩家|《GTA三部曲》遭差评轰炸 M站上百名玩家给出零分
- 网友|天猫双11互动游戏首次公测,将于21日零点上线
- 王思勤|“整个脚踝都翻过去了”这么重的伤势,他却承诺“让她走着进产房”,听康复治疗师聊聊运动损伤
- 女士|什么都别想,有老公在!这张产房门前的“ICU纸条”让人泪目……
- 夜间|英媒:中国游戏巨头推出“零点巡航”功能,预防未成年人夜间偷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