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咸肉|年味里的乡愁和清欢】宋代才子王迈有诗云:霜蹄削玉慰馋涎 , 却退腥劳不敢前 。 说的便是雪夜里的一味年货——腊肉 。文章插图
腊肉 , 搁在奉贤本地人口中 , 就是大家熟悉的咸肉 。 记忆中 , 母亲每年都会在农历的腊月里腌制咸肉 。 母亲说:“肉要选有精有肥的肋条 , 肥膘要厚一点 。 ”因为咸肉中的肥肉给到人的直接口感 , 是欲罢不能的“肥而糯香” 。 吃上两块肥糯糯的咸肉 , 搭配一盆霜打青菜 , 几乎是乡下人年味中最深的记忆 。
因为母亲会腌 , 我也只管享用 。 可随着她年龄的增长 , 手脚越发迟钝 , 不忍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 于是乎 , 这两年自己也动手腌起咸肉来 。文章插图
冬至一到 , 就去菜市场买了一块剜去了大排的肋条 , 齐齐整整的长方形 , 正好对折后放在那口小酱缸里 。 小酱缸是为了腌制咸肉特地从网上买的 , 不大不小 , 很适合小户人家 。 有了去年的经验 , 今年腌制咸肉就熟门熟路了 。 端来小木凳坐稳 , 白酒、花椒、精制盐 , 一溜摆开 , 用手慢慢地将盐搓在肉身上 , 一层一层地搓 , 直到雪花似的颗粒附着满整个肋条 , 最后洒上花椒 , 倒上白酒 , 压上块石头 。 那石头是和先生散步时在路边捡来的 , 别人丢弃的一块老房子门前的柱础 。 没想到这件被历史淘汰的老物件 , 竟能焕发了它新的生命力 。 用这样的配置腌制 , 去年的咸肉得到了老母亲的啧啧称赞 , 顿感不负她的养育之恩 , 略尽了绵薄孝意 。
说来70后出生的我 , 也没想到自己会在不惑之年去碰这些朴素的东西 。 想起学生时代拼命地读书 , 要跳龙门 , 要离开家乡 , 盼望着成为城市里的一份子 , 有一个干干净净的工作 , 不再和土地有任何的瓜葛 。 可当这些真的实现了 , 却又觉得少了些什么 , 于是兜兜转转地回来寻找 , 终于在那一味年末腊肉中找到了 , 年味里藏着浓浓的乡愁 。 理解了那些拄着拐杖回家寻根的长者们眼中颤抖的泪花 , 懂得了什么是叶落归根……如同种子找到了土壤 , 如同百鸟要归巢 , 百川毕竟东流去 , 一切都是自然地寻找 。
人离不开土地 , 也离不开那份年味里朴素的清欢 。 昂首读诗 , 低头弄菜 , 上得厅堂 , 下得厨房 。 快乐便在日子里生长起来 。
作家杨绛在《我们仨》中道出那些情感中的留恋 , 只是生活里一些琐琐碎碎的印象 。 台湾艺术工作者蒋勋也是如此 , 他对生活的理解也融入了自然的烟火味道 。 眼耳口鼻舌 , 五官的记忆中 , 舌头的记忆最晚退化 。 当我们老得眼睛模糊了 , 耳朵失聪了 , 嗅觉不灵敏了 , 可我们还是会固执地记忆着最喜欢吃的菜 。 就像我 , 永远惦念着腊月里的咸肉肥糯糯的味道 。 因为记忆的不光是味道 , 还有那一份年味里挥之不去的乡愁和清欢 。
作者介绍
王莉萍 , 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教师 , 奉贤区十佳教育教学能手 , 奉贤区作家协会会员 。 热爱文学 , 喜欢写作 , 作品散见于《新民晚报》、《奉贤报》、《奉贤文学》等报刊杂志 。
作者:王莉萍
审稿:杨亮 杨珺陆健
编辑:吴妍
- 东莞康华医院|年会聚餐挂横幅:“手术室里全是钱!”东莞康华医院:内容确实不妥
- 院工会|宝鸡市人民医院院工会开展“喜迎新春送祝福”活动 ——传递年味 送去祝福
- 离婚三年,前妻不惧千里远嫁,赌他会对她一直好
- 泪目!她为了这个“渐冻症”小伙,跨越千里追寻爱情
- 水果|水果中的“全科医生”,家里要常买!每天1个,远离癌症、痴呆,6大好处找上来
- 科普|【健康科普】“送烟=送危害”,过年了,我们要年味,不要烟味!
- 强身健体|寒潮+作息不规律,春节里这个病毒你不得不防
- 急性胰腺炎|孕妇患急性胰腺炎,血液里置换出2500ml的“油”!
- 瑟拉|跟游戏比,现实里的NPC玩得可太花了
- 异地婚姻很难维持下去,那么难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