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鱼|“年年有余”之重庆水煮鱼

新华社重庆2月18日电题:“年年有余”之重庆水煮鱼
新华社采访人员王晓曈、周文冲
中国老百姓春节、元宵节等节日餐桌上 , 都少不了一道鱼 。 无论红烧、清蒸、炖汤 , 鱼象征着“年年有余”的好兆头 。
在鱼类美食中 , 重庆水煮鱼别具一格 。 一大盆端上桌就“气势逼人” , 入口后又在舌尖留下丝丝震颤和麻木 。 而它的发源也不同寻常 , 来自一次对祖传手艺的改良 , 甚至颠覆 。
在重庆渝北区 , 王氏一族祖传的活鱼烹饪技艺历史悠久 。 王氏平日务农 , 兼做乡宴厨师 , 尤擅烹饪鲜鱼 , 四邻乡亲每遇红白喜事 , 争相上门邀请王氏主厨 。
这门技艺传到了家族第三代王明庆 , 这个年轻人却另有打算 。 爷爷和父亲是当地有名的红烧鱼大厨 , 做鱼习惯先炸后烧 , 他却觉得这样做的鱼不嫩 , 也不符合重庆人吃辣的口味 。
1987年 , 37岁的王明庆决定按照自己的想法 , 开店做鱼 。 鱼不炸不烧 , 片成条状 , 直接下锅煮熟 , 再用辣椒、麻椒、姜、蒜等配料制成鲜香麻辣的汤汁 , 让热油和热汤与滑嫩的鱼肉碰撞出麻香味 。
他把这种鱼叫水煮鱼 。
在他和妻子罗良群的夫妻店里 , 只能摆下4张桌子 , 两人包揽了买鱼、下厨、打扫卫生等所有工作 。
王明庆当时体重215斤 。 一个食客对他说:“现在很多餐馆都以老板名字命名 , 看你这身材 , 店名叫王胖子 , 肯定能火 。 ”
王胖子水煮鱼一经推出 , 真的火了 。 不少食客觉得这种新式做鱼方法味道特别 , 回头客很多 。 店内一天接待40多桌客人 。 因为临近机场 , 许多食客把这里作为离开重庆前最后一餐和回家第一餐的“打卡点” 。
【水煮鱼|“年年有余”之重庆水煮鱼】小店的火热带动了附近的餐饮生意 。 王明庆动员身边亲戚朋友一起做水煮鱼 , 还无偿上门传授自己苦心钻研的做鱼技巧和经营经验 。 20世纪90年代起 , 在他的店周围 , 雨后春笋般开起了大大小小的水煮鱼店 , 形成了重庆著名的“水煮鱼一条街” 。
2007年 , 渝北区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水煮鱼之乡”称号 。 2009年 , 水煮鱼被列入渝北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几十年来 , 王胖子水煮鱼店面几次扩大 , 员工也增加了不少 , 但鱼的味道和做法 , 都原汁原味地留在了每一道水煮鱼里 。 “做了几十年 , 没什么秘制配方 , 主要就是靠经验 。 ”王明庆说 , “看一眼鱼的大小就知道要放多少汤 , 一条活鱼从宰杀到上桌 , 只需要10分钟 。 ”
作为重庆水煮鱼非遗美食传承人之一 , 王明庆只开了这一家店 。 街区房屋拆迁改造 , 水煮鱼一条街上的店 , 不少都搬到了生意更好的闹市区 , 可王胖子水煮鱼酒楼的牌匾 , 却一直亮着 。 王明庆说:“这一带是渝北水煮鱼发源地 , 我舍不得离开 。 ”
女儿王海燕从小就耳濡目染地学会了父亲的手艺 。 “女儿现在做得比他好 。 ”妻子罗良群笑着说 , 现在一家人过年聚餐 , 水煮鱼可以交给女儿掌勺了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