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好的预防方法?( 二 )


颈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好的预防方法?
文章插图
●在这我有必要提一下“缺血性中风”。它在西方国家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约15%-30%与颈动脉斑块有关。如果颈动脉斑块造成了管腔狭窄,或者斑块脱落形成栓子,会导致颅内动脉堵塞,造成缺血性脑中风。轻者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单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单眼失明或失语等,一般仅持续数分钟,发病后24小时内完全恢复。重者临床症状为一侧肢体感觉和/或运动障碍、失语,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可能会危及生命。
●其实在医学上斑块的专业名称是“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而导致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上面第一小节我也提到,与家族性心脑血管疾病史、“三高”(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年龄、肥胖、吸烟及睡眠呼吸暂停等均有关系。注意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狭窄程度不是中风唯一的预测因子。研究认为“颈动脉斑块的构成和性质”是预测未来中风的重要标志,即我上一节提到的斑块纤维帽的存在和状态,斑块内出血,斑块溃疡,以及斑块位置。
●所以在这我有必要提醒大家,了解什么是易损斑块或不稳定斑块也是关键所在。像具有薄的纤维帽、大的且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斑块内出血、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伴活动性炎症的粥样斑块等等,这些因素会使得斑块更容易破裂导致栓塞及血栓形成。那么怎么才知道自己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呢?目前评估血管壁成像的技术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US)、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PET,PET/CT和PET/MR。最新的血管壁成像技术除了可以评估管腔狭窄情况,也可以分析斑块的形态和成分,从而可以区分斑块的稳定性,进而做到早期诊断、治疗、预防中风等神经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
颈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好的预防方法?
文章插图
颈动脉粥样斑块如何应对,有什么好的预防方法?●这其实并没有统一的方案,还是要依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划分,<50%为轻度狭窄,50%~69%为中度狭窄,70%~99%为重度狭窄,100%为闭塞(有的人狭窄到一定程度即出现相应症状,有的人也可能无症状)。斑块一般生长较为缓慢,早期无需反复复查,每年复查颈动脉超声一次即可。
●在总体原则上,我们的工作主要是要延缓斑块生长,防治引发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如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科学饮食,粗细粮搭配,忌高盐高脂,吸烟的人要戒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质量,加强运动,定期体检。部分患者合并危险因素较多,需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颈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好的预防方法?
文章插图
●如果调整生活方式后血脂仍高,建议使用降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确切消除颈动脉斑块,但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可以延缓斑块的生长。注意了,如果继续发展,当斑块增大引起重度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70%),或有“预警”信号的有症状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50%),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均是目前应用的比较成熟的手术方式。
●有朋友可能会问,有没有什么办法或者治 疗方式让动脉不出现硬化,不出现粥样斑块?在这我告诉大家,不可能。尤其是动脉硬化,这是人体走向衰老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我可以这么告诉大家,只要你60岁以上,不论你去做颈动脉B超还是下肢动脉B超,基本都会打上“某某动脉硬化”的结果,这并非杜撰,因为你到了这个年龄在影像表现上就是这种情况。
颈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好的预防方法?
文章插图
颈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好的预防方法?】作者寄语:本回答不构成医学治疗建议,也不具备医疗指导意见,仅为健康科普所用。这是本人个人临床经验、以及行医过程中的一些感悟花费一晚上时间综合总结而成。不加入专栏,无偿、免费的让大家阅读。愿对那些受到谣言误导、没有医学知识、健康保健观念群体有所帮助。如果学到了,不要吝啬,献个爱心,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人,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