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孩子成了“夜猫子”怎么办?

■本报采访人员 刘菊
春节和寒假期间 , 孩子们都待在家里 , 不少家长咨询孩子出现的睡眠问题 。 哈尔滨日报社“防疫‘心’知识”专栏邀请到市儿童医院睡眠障碍诊治科主任傅海威 , 为市民进行健康科普 , 教大家如何解决各种各样的睡眠问题 。
【孩子|孩子成了“夜猫子”怎么办?】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是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 。 充足的睡眠是精力体力恢复、免疫调节、记忆力提高、内分泌调控、儿童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理过程所必需的 。 睡眠质量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 睡眠障碍则可以直接损害身体健康 , 甚至影响孩子的智力 。
傅海威表示 , 假期居家不出门 , 明显减少了日照时间和运动时间 。 孩子们不用去学校 , 家长们有时会纵容孩子每天迟睡一点点 , 时间长了 , 好多孩子熬成了夜猫子 。 日积月累的作息不规律 , 导致孩子生物钟紊乱 , 孩子的睡眠问题就出现了 。 家长可以结合孩子和监护人的作息安排 , 制定属于自己家庭特色、灵活可实施的作息表 , 让孩子的生物钟回归正常 , 让孩子重获优质睡眠 。
在假期 , 孩子接触手机、电脑比较多 , 电子产品屏幕释放的蓝光除了损害孩子的视力 , 还会减少褪黑素的生成 , 影响孩子入睡 。 因此 , 应该减少孩子的屏幕暴露 , 多玩一些益智玩具 , 以缓解疫情中孩子的乏味 , 也可刺激孩子的视听感觉 , 辅助孩子认识世界 。
另外 , 可以在每日饮食中添加富含色氨酸的食物 , 如牛奶、花豆、奶酪、豆腐皮等 。 因为色氨酸在体内可以转化成褪黑素 , 促进孩子睡眠 。
作者:刘菊
来源: 哈尔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