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饼|大饼店和老酒店的光阴

和弄堂里的老人们聊起旧日时光 , 总是能在他们脸上的皱纹里感受到悄悄流逝的岁月故事 。 他们曾经耳闻目睹的、曾经司空见惯的事物 , 现在愈发的珍惜和罕见 , 老人的追忆成为过去生活的见证 。
【大饼|大饼店和老酒店的光阴】先说说那个大饼店 , 店铺“底堂间”足足有二十来个平方米 , 临门左右各摆放着两个用大汽油桶改造的炉子 , 一个用作做大饼的 , 一个用作煎油条的;做大饼的木板就横卧在西墙 , 里面还有一些供食客喝豆浆吃大饼油条的桌椅等 。 按当今的情形而论 , 大饼店能有这样的规模那是很了不起的 。 如今 , 农民兄弟进城打工 , 开个大饼店 , 一般还是因陋就简 , 小一点的将就一下 , 只要能出锅、坐得下即可 , 决然没有当年大饼店这个“派头” 。
上海人吃早点讲究干湿搭配 , 一副大饼油条或一块羌饼配上一碗豆腐花 , 抵得上人间美味 。 作为一个外地人 , 自己可以先去体验下正宗的豆腐花 , 葱要新鲜的小香葱切成细细的小圈 , 辣椒也是要大红色的切成糊状 , 配上洁白干燥的虾皮 , 再加上齐整的紫菜和碎碎的榨菜 , 这样的豆腐花真是鲜嫩爽口令人欲罢不能;同样你也要去品尝一下味道独特的咸浆:碗底放些虾米、榨菜、紫菜和剪成一段段的油条 , 淡浆洒上几滴辣油 , 再调一调地吃上 , 用上海人话讲:“这种味道不要太好噢!”
与大饼店可相提并论的还有老酒店 。 从前能天天喝上老酒的 , 那是微乎其微的事 , 而那些被鄙视的顿顿喝酒的“老酒鬼”则都是临时买上一点 , 极少有一箱箱一甁瓶现成的;而多数乡邻偶尔请客或是烧菜用酒的则大都是上老酒店或酱油店去“拷”点回家(零散的灌入自备的酒瓶内) , 绝没有当今那样的“铺张浪费”的概念 。 这新嘉路瑞康里沿街的老酒店 , 就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 。
老酒店坐北朝南 , 靠东墙是一排长长的木质柜台 , 柜台的西墙摆放着三排似有“台阶”式的“肚大颈小”的老酒缸(上海人读“bǎng”) , 酒类主要有黄酒、加饭酒、绿豆烧、五加皮等 。 柜台靠墙的则是一排装饰的类似书架的专放成品酒样的木架;客堂内还摆放着一张“八仙桌”和四把长板凳供临时喝上一盅的食客用 , 客堂店铺简简单单 。 老板娘胖胖的 , 凡是来客都是笑嘻嘻地热情迎送 , 绝不怠慢 。 说实在的 , 老酒店是小本买卖 , 拿过客人的空瓶 , 放上漏斗 , 提着竹制“定量”的盛器 , 往缸里一伸盛上酒水灌入便完成买卖了……几毛钱的事 , 一天不知要干上多少回 。 都是乡里乡亲的 , 能不客气?
大饼|大饼店和老酒店的光阴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