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播撒科学与文明的种子

来源:人民政协网
浙江省桐乡市凤鸣街道中心幼儿园酵素培训基地储藏室里 , 上千个储存着酵素原液的塑料桶标注着孩子的姓名、发酵时间、果皮种类;走廊上 , 酵素水培蔬菜舒展着鲜嫰的枝叶 , 边上是小朋友的观察发现;操作室里 , 在老师的指导下 , 一双双小手切块、搅拌、配比、倒模、风干、包装……一块块精美的酵素手工皂大功告成 。
分类|播撒科学与文明的种子文章插图
“幼儿园从2017年起正式推广利用生鲜厨余垃圾制作酵素 , 园区每天产生厨余垃圾约20公斤 , 通过酵素制作 , 每学期源头减量可达2吨 。 截至目前 , 已制作酵素产品2万余件 , 兑换有害垃圾4万余件 。 ”园长李爱芳介绍说 。
“垃圾分类后原来还可以这样办 。 坚持以酵素制作助推垃圾分类新时尚 , 实现垃圾源头减量;科教融合的新模式 , 让孩子从小参与科学实验 , 培养科学素养、文明素质 。 ”2月26日 , 参加桐乡市政协“请你来协商·民生议事厅”微协商活动的政协委员们看着眼前的一切纷纷惊叹不已 , 竖起大拇指 。
分类|播撒科学与文明的种子文章插图
“园区试点酵素制作的初衷是助力垃圾分类 , 但在这一过程中 , 孩子们好奇心、求知欲的迸发大大超出了我们老师的预料 。 ”幼儿园教师代表沈晓雯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 “以前孩子总爱问我们蔬菜为什么需要阳光 , 现在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自己 , 让孩子在水培蔬菜种植长廊自己动手观察、测量、记录蔬菜在背光、向光等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变化 , 让孩子通过‘好奇→探究→再好奇→再探究’的反复过程 , 学会‘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问题 , 像工程师一样去解决问题’ 。 ”
“我觉得这件事应该继续坚持下去 , 做深做透 。 ”从事农业水培方面研究的浙江省农科院研究员徐志豪在凤鸣街道做科研指导时就开始与幼儿园合作尝试“酵素+水培”项目 , 在园区的三楼走廊上 , 搭起了一个水培蔬菜种植长廊 , 如今已成为孩子们课间最欢喜的去处之一 。“‘从十万个为什么’到‘十万个怎么样’ , 需要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创造 , 甚至改变 。 而这一过程 , 需要有个环境 。 凤鸣街道中心幼儿园能坚持4年这么做 , 实属难能可贵 。 ”他还向与会人员展示了凤鸣菜园、蓝海计划、星空探索、屋顶农场等“酵素+水培、雾培、基质培” , 鱼菜共生、水培生菜等一系列未来科教项目设想 。
分类|播撒科学与文明的种子文章插图
分类|播撒科学与文明的种子文章插图
“近年来 , 凤鸣街道通过‘1+100+10000’的‘酵素人家’模式 , 即1个环保酵素培训基地 , 100个酵素人家制作点 , 已将环保酵素制作覆盖到了全街道1万户家庭 , 成为每家每户都会的‘绝技’ , 让厨余垃圾变废为宝 。 ”凤鸣街道党委书记沈国峰向大家介绍了酵素项目的推广成果 。
政协委员、农业专家、教师和家长代表以及相关部门围绕科教融合项目建设、垃圾分类环保理念培育等方面积极探讨、畅所欲言 。
【分类|播撒科学与文明的种子】“儿童是未来 , 要让课堂成为滋润科学精神的沃土;垃圾分类是新时尚 , 要让源头减量成为新选择;政协‘请你来协商’是平台 , 要让协商成效落地落实 。 ”市政协副主席周民说 。 (采访人员 鲍蔓华 通讯员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