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孩子|晚餐加点料|让孩子“优雅生活”,先给孩子走进生活的时间】万象皆有味 , 与君共品尝 。 朋友们好 , 这里是新华日报全媒体评论理论部姿正腔媛工作室“晚餐加点料” 。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 ”今年全国两会的“委员通道”上 ,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的一席话刷屏全网 。 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优雅生活者” , 引发广泛讨论 。我们给孩子什么样的地球 , 取决于我们给地球什么样的孩子;我们给地球什么样的孩子 , 又取决于我们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 教育是人类永恒的事业 , 好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 何为优雅生活者 , 唐校长做了四点阐释:第一、善于发现美;第二、欣赏卓越 , 能够欣赏他人之美 , 有包容心;第三、注重生活的品位和细节;第四、能够给生活和他人带来美的感受 。 简单来说 , 好的教育应当教会孩子感悟生活、发现美、成就更好的自己 。感悟生活之美 , 是孩子志趣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也是成为“优雅生活者”的必要前提 。 笔者最近在采访省内多位社科名家时 , 学者们不约而同地回忆起欢快的童年生活 。 当代中国著名教育学家、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鲁洁说 , “在我小时候的生活中 , 与自然亲近 , 是我的一个特点 。 在我的童年时期 , 我的生活里有树木 , 有花草 , 有鱼 , 有虫;我养过小猫、小狗、小兔;我抓过蝴蝶、蚂蚱、小鸟、知了;我种过扁豆、丝瓜、南瓜、蕃茄 。 我觉得对自然 , 包括对动物和植物的亲近 , 是儿童教育很宝贵的资源 , 甚至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 。 ”南京农业大学钟山学者特聘教授钟甫宁也感慨道:“我们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电子玩具、遥控玩具和益智玩具 , 丢沙袋、拍洋画、打弹子、挑梭也可以让我们乐此不疲;没有Ipad、kindle和电脑 , 反而让我们更乐于读书和人际交流、更乐于走向户外 。 ”事实证明 , 没有压力、相对充分的自由不仅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 而且有利于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 也有利于智力的发展 。与学者们的童年相比 , 现在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充沛 , 然而 , 孩子们亲近自然、感悟生活的时间却越来越少 。 越来越重的课业负担、越来越多的课外辅导班……在孩子们的现实世界里 , 学习与生活早已画上了等号 。 只有学习的生活是残缺的 , 但当别的孩子都在埋头题海、辗转各个培训班时 , 有多少孩子提出想到户外走走看看的希望 , 又有多少家长可以淡定地陪伴孩子出去走走……竞争的压力在那里 , 升学的压力也在那里 , 孩子们没有自己的生活和时间 , 培养“优雅生活者”也只是一场空谈 。蒙台梭利说 , “所有人都关注儿童的未来 , 但是恰恰没有人关心儿童的现在 。 ”著名教育家于漪先生深刻剖析教育教学中的“三多三少”问题——“眼前的学生看得多 , 将来建设者的要求考虑得少;知识看得多 , 能力看得不够;分数看得多 , 实际才干看得不够” 。 问题已经被看见 , 解决问题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 , 多位代表委员积极为孩子们的教育发声 , “改变唯分数的指挥棒”“让学生在校内完成家庭作业”“禁止在线教育机构将学习群组与特定学校、班级捆绑 , 形成‘校外校’‘班外班’”……近年来 , 教育部门也多次出台给学生减负、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等举措 , 引导教育回归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初心 。把孩子培养成“优雅生活者” , 呼唤更多精准的好政策 。 找出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 , 切中要害、精准施策 , 让更多的举措与需求如链条与齿轮般精密咬合 , 教育改革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 把孩子培养成“优雅生活者” , 重在让孩子在生活中发现自己、成就自己 。 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要合力给孩子尽可能多的空间和舞台 , 家长们更要做好平衡 , 尽可能还给孩子一些自己的时间 , 让他们放下沉重的课业 , 真正走进生活 , “徜徉在诗词歌赋里 , 流连在街巷里弄故土乡野里 , 培育高雅的情趣 , 塑造丰满的情感” , 这样才有可能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
- 老婆怀孕五个月的时候,从楼上摔下来,孩子没保住
- 前夫不同意她生二胎,半年后发现孩子不是前妻的
- 她受继母虐待从小跟着叔叔生活,帮离婚多次的叔叔养大孩子
- 妈妈独自带4个孩子去打疫苗,看到这画面,网友感叹:大写的佩服
- 儿女带12个孩子回家过年,一顿饭就花掉600元,外公直皱眉:寒假吃掉一年养老金
- 辅食|孩子吃的饭菜到底如何放盐、放糖?
- 周同学|近视科普行 关爱孩子健康成长
- 提高免疫力|抽时间多给孩子吃以下食物,增进食欲促消化,预防感冒提高免疫力
- 中医药|萧山:中医药文化研学活动 激发孩子探索中医药文化的热情
- 心理学|心理学专家谈刘学州之死:这孩子很孤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