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东莞宾馆、蒙特利……这才是80年代的老莞人最不动声色的凡尔赛

来源:东莞时间网-i东莞
穿着得体
踩着锃亮的皮鞋走进蒙特利
或许是80年代的老莞人
最不动声色的凡尔赛
01
蓝 山 咖 啡
走上80年代的东莞街头 , 咖啡小馆打着灯笼也难找一个 。 彼时东莞人想喝咖啡 , 便只能去西餐厅这样“显档次”的地方 。 甭管味道如何 , 当着熟人的面 , 喝上一杯昂贵的蓝山咖啡 , 总是有面儿的 。
80年代的蓝山 , 在咖啡中的地位 , 宛如哔哔机中的大哥大 。 尽管苦得让人眉头直皱 , 但仍有不少人愿意花上一百多块 , 去品一杯 。
咖啡|东莞宾馆、蒙特利……这才是80年代的老莞人最不动声色的凡尔赛文章插图
■资料图 曹雪琴/摄
蒙特利、东信酒店、东莞宾馆以及东方酒店是那时候难得能喝到咖啡的几个地方 。
咖啡|东莞宾馆、蒙特利……这才是80年代的老莞人最不动声色的凡尔赛文章插图
■十三层“东信酒店” 温恒/摄 陈锦波/收藏
“我每天放学都要从那个门口经过看一下 , 但是我不敢走进去 。 ”
莫振超是东莞首位高级咖啡师 , 彼时的他还是一名懵懂的小学生 。 位于人民公园附近的蒙特利 , 是他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 。
据他回忆 , 当年蒙特利的装修属于“看看但不敢进去”的档次 。 唯一一次进蒙特利 , 还是稍微大一点后 , 父母带着他进去的 。
“我有个60多岁的熟客 , 他天天喝咖啡 , 他也跟我提过蒙特利这个名字 。 ”
据莫振超和这位喝了几十年咖啡的老莞人回忆 , 在八、九十年代 , 喝咖啡的东莞人并不算多 , 能喝得起的 , 多是30岁以上的中年人 。 彼时大家能喝到的咖啡 , 都是用虹吸壶、摩卡壶这类简单的咖啡器具煮出来的 。 烹煮咖啡的器皿都是一样的 , 唯一能喝出差别的 , 就是各类咖啡豆本身的不同风味 。
咖啡|东莞宾馆、蒙特利……这才是80年代的老莞人最不动声色的凡尔赛文章插图
■资料图 叶浩文/摄
值得一提的是 , 80年代深受东莞人喜爱的蓝山咖啡 , 是真是假 , 或许也有待商榷 。 在2010年之前 , 90%的蓝山咖啡豆都流入日本 。 即使有流入中国市场的蓝山咖啡豆 , 那也是极少量的 。
“因为后面我们通过比赛和一些展会 , 也认识到牙买加当地的一些庄园庄主 。 他们带过来的蓝山咖啡豆 , 跟我们平常喝的不一样 。 虽然当时不是太会去分辨 , 但最起码口感是不同的 。 ”
02
“ 太 空 人 ” 派 送 咖 啡
走进东莞任意一家咖啡小馆 , 从咖啡延伸出来的饮品数不胜数 。 但你或许不知道 , 在星巴克入驻东莞之前 , 咖啡对绝大多数东莞人来说 , 都是“理想很丰满 , 现实很骨感” 。
2005年 , 东莞第一家星巴克在雍华庭开业 。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 这家零五年开业的星巴克 , 不仅是东莞第一家独立咖啡馆 , 更因完善的设备 , 从产品角度丰富了咖啡饮品 。 东莞人不再只能喝到用虹吸壶、法压壶等简易器具煮出来的咖啡 , 更能喝到经咖啡机高压萃取后 , 由浓缩咖啡延伸出的多种咖啡饮品 。
咖啡|东莞宾馆、蒙特利……这才是80年代的老莞人最不动声色的凡尔赛文章插图
■莫振超站在星巴克咖啡机旁合影
许多老莞人喝的第一口咖啡 , 或许就是星巴克“太空人”零五年在东莞街头派送的 。
“那个时候我们背着一个咖啡桶 , 手里拿着一根管子 , 看上去很像太空人 , 到街上四处派送咖啡 , 见到人就倒一杯 。 ”
咖啡|东莞宾馆、蒙特利……这才是80年代的老莞人最不动声色的凡尔赛文章插图
■星巴克“太空人”派咖啡
莫振超回忆 , 当年不少人东莞人喝完之后 , 都会皱着眉头问上一句:“怎么不甜呀?”
“甜” , 或许是东莞人对咖啡最初的误解 。 毕竟一杯价格不菲的咖啡 , 在没喝过之前 , 谁也没想过它会“苦得那么单纯” 。
在星巴克派了将近一年咖啡之后 , 东莞人慢慢知道咖啡是苦的了 。 因此 , 零几年的时候 , 90%的东莞人都会选择奶咖 。
你以为东莞人在咖啡上踩的“坑”就这一个?呼~其实咖啡渣才是最易让人出糗的玩意儿 。
2011年 , 莫振超开在下坝坊的DeJavu咖啡馆来了几名微醺的客人 。 率先坐下的领导顺手掰了一块放在桌面的咖啡渣放进嘴里 , 嚼了两口觉得好吃 , 便叫大伙儿都来尝尝 。 下属们见老大吃得尽兴 , 也兴致勃勃地吃了起来 。
咖啡|东莞宾馆、蒙特利……这才是80年代的老莞人最不动声色的凡尔赛文章插图
■DeJavu咖啡馆资料图
放在碟子里用来除味的整块咖啡渣 , 被几人三俩下吃个精光 。 临走的时候 , 对方还不忘追问一句 , 是什么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