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孩子突然肚子疼 竟因这个“老年病”

糖尿病|孩子突然肚子疼 竟因这个“老年病”文章插图
糖尿病|孩子突然肚子疼 竟因这个“老年病”文章插图
在儿科门急诊工作中 , 每天都会遇到因“腹痛”就诊的患儿 , 腹痛的病因包括功能性腹痛和器质性腹痛 , 常见的有胃肠道疾病 , 少见的有腹型过敏性紫癜、腹型癫痫等 。 今天我们介绍的腹痛病因是一个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 但是接诊医生却很少第一时间想到它——儿童糖尿病 。
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 。 8岁女孩 , 因“腹痛两天伴呕吐两次”就诊 , 前一天于外院就诊 , 被诊断为“急性胃炎” 。 给予静脉输葡萄糖和抗生素 , 因腹痛不缓解遂来我院继续诊治 。 医院为她完善了腹部B超和生化检查 , 当看到化验结果 , 医生和家长都大吃一惊 , 患儿的血糖竟高出正常值4倍 , 尿酮体3+ 。 后经一系列检查确诊为:1型糖尿病 , 酮症酸中毒 。 这就是熟悉又意想不到的腹痛病因……
这也再次提醒我们 , 糖尿病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 , 它早就盯上了年轻人甚至儿童 。 1型糖尿病近年来呈现低龄化趋势 , 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 它是儿童期各型糖尿病总数的90% 。 发病越早 , 慢性并发症导致的死亡风险就越大 , 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 , 平均预期寿命也减少12年 。
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患儿存在遗传易感基因 , 在环境因素作用下(比如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 以及食物成分如牛乳中的α、β-酪蛋白、乳球蛋白等) 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 导致胰岛β细胞的损伤和破坏 。 当胰岛素分泌减少到正常的10% , 就会出现临床症状 。
【糖尿病|孩子突然肚子疼 竟因这个“老年病”】儿童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是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即“三多一少”) 。 但儿童症状有别于成人:儿童夜尿增多容易出现遗尿 , 婴儿多饮多尿又不易被发觉 。 因此当急性感染 , 过食后出现脱水和酮症酸中毒时才被发现已患糖尿病 。
呕吐、腹痛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就诊主诉 , 临床上常规会首先排除内科感染性疾病及外科急腹症 , 而以呕吐、腹痛、脱水及酸中毒为表现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极易误诊 。 因此 , 对于接诊的儿科医生来说 , 首先要注意仔细询问病史 , 注意有无“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 。 另外 , 对于DKA早期会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这一点要提高警惕 , 且重视对特殊病例进行血气、血糖、尿常规等基本检查 。 DKA是儿科急症 , 发病急、病情重 , 如不能及时有效救治 , 甚至可危及生命 。
治疗“小糖人”的五驾马车 包括5个方面:合理应用胰岛素、饮食管理、运动锻炼、自我血糖监测、健康教育:
1.初发的1型糖尿病应尽快开始胰岛素治疗 , 目的是模拟正常的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 , 强化血糖控制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 , 确保儿童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 胰岛素治疗从传统的每天注射1至2次 , 演化为每日多次注射和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的主流模式 。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 , 推荐二甲双胍作为一线用药 。 当不能确定分型以及发生糖尿病酮症及DKA需采用胰岛素治疗 。
2.饮食管理是进行计划饮食 , 而不是限制饮食 。 目的是维持正常的血糖和保持理想体重 。
3.运动治疗:建议患儿每天参加1小时以上的适当运动 。 运动时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 , 从而增强葡萄糖的利用 , 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
4.血糖监测:初发患儿建议每日测血糖6-10次 , 血糖平稳可减少测定次数 。 3-6个月定期至医院进行糖化血红蛋白 , 肝肾功能检查 。
5.糖尿病是终生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 因此需要患儿及家长树立信心 , 坚持规律生活和治疗 。
文/王会娟 吴珺(北京大学首钢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