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如果评选中国最受欢迎的国民小吃 , “沙县小吃”肯定榜上有名 。 3月23日 , 正在福建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被称为“沙县小吃第一村”的夏茂镇俞邦村 。 当年在福建工作时 , 习近平就不止一次指导过“沙县小吃”产业的发展 。 再访“沙县小吃” , 总书记谋划的是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
△点击收听本期《潮头观澜》音频版
平民美食 回味千年
密布全国的8.8万家门店 , 让你和沙县小吃相逢就在转角处 。 如果你来自北方 , 喜欢面食 , 可以点上一笼热气腾腾的柳叶蒸饺;如果来自南方 , 一盅滋补营养的瓦罐炖汤 , 会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想尝尝福建本地的风味 , 由馄饨演变而来的沙县扁肉 , 皮薄馅大、晶莹剔透 , 再配上放有花生酱的飘香拌面 , 干稀搭配 , 好吃不贵 。
蒸饺、扁肉、拌面、炖罐 , 被称为沙县小吃的“四大金刚” 。 大江南北 , 只要走进街头巷尾的“沙县小吃” , 都能品尝到这些兼容南北风味的平民美食 。文章插图
△扁肉在沙县小吃里颇有名气 。 (资料图)文章插图
△刚刚包好的蒸饺(资料图)
沙县小吃 , 被誉为中华传统饮食的“活化石” , 兴于唐宋 , 盛于明清 , 传于当代 , 史料记载有两百多种 。 历史上 , 沙县境内的居民 , 从中原地区南迁而来 , 沙县因此成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汇集地 , 也是中国小吃之乡 。
关键指点 做大产业
“一元进店 , 两元吃饱 , 五元吃好 。 ”这曾经是沙县小吃的宣传语 。 经济实惠的定位 , 为沙县小吃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
1999年3月 , 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在沙县考察时指出:“沙县小吃业的成功之处在于定位准确 , 填补了低消费的空白 , 薄利多销 , 闯出一条路子 , 现在应当认真进行总结 , 加强研究和培训 , 深入挖掘小吃业的拓展空间 。 ”
次年8月 , 习近平再赴沙县 , 他在夏茂镇座谈时说:“要找准今后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 特别是加强以沙县小吃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 , 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文章插图
△夏茂特色小吃民俗文化馆(总台央视采访人员段德文拍摄)
为了发展小吃业 , 沙县下了大力气 。 当地曾有全国唯一以政府名义成立的“小吃办” , 县领导亲自挂帅 , 同时大胆鼓励乡镇干部停薪留职带头经营小吃 。 2008年 , 沙县小吃集团正式成立 , 提出“标准化、连锁化” , 推动沙县小吃转型升级 。
在习近平的关心、鼓励下 , 经过20多年的努力 , 沙县小吃已经走向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 , 做成了年营业额达500多亿元的大产业 。
特色产业 富了闽农
一方饮食养一方人 。 “沙县小吃”已经成为沙县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 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渠道 。文章插图
△沙县小吃“四大金刚”(总台央视采访人员赵化拍摄)
习近平始终关注着“沙县小吃” , 也由此思考着产业发展的大文章 。 在他的亲自指导和推动下 , 福建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 据了解 , 当年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时培育的水产、竹林、水果、畜禽、蔬菜等产业 , 现在年产值都超过了千亿元 。 福建的茶叶、食用菌、水产品等特色产业 , 产值位居全国前列 。
就在这次考察沙县的前一天 , 总书记来到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 , 察看春茶长势 , 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 。 他强调 , 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 , 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 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俯瞰沙县俞邦村 , 田地里种植的芋子是沙县小吃的重要原料 。 (总台国广采访人员李晋拍摄)
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
农为邦本 , 本固邦宁 。 2018年9月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说:“产业兴旺 , 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 ”
这些年来 , 习近平每次到农村地区考察 , 都会重点关注产业发展情况 。 从陕西柞水县点赞“小木耳大产业” , 到山西大同点赞“小黄花大产业” , 总书记强调 , 就是要立足本地实际 ,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
- 联合实验室|长沙县果园镇入围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
- 金沙县人民医院|贵州金沙:发挥县域医共体作用 推动医疗资源下沉
- 长沙县第一人民医院|流行性出血热来袭,如何预防要知晓
- 重症科|沙县区总医院成为福建省妇科肿瘤多学科诊疗联盟单位
- 联县|“健康专县-联县健康直通车”公益筛查走进沙县区
- 病人|健康湖南行动丨 长沙县:打通信息壁垒,推行智慧医疗建设
- 接种|湖南长沙县发现1例外省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 乘风破浪|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国培计划(2021)”镇平县送教下乡精准培训项目正式启动
- 福建|两岸电竞交流升温
- 顾建英|顾建英:先行先试立潮头,肩负守护一方百姓健康重任|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