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孕婴摄影店搞胎儿性别鉴定 谁在提供方便?

■ 观察家
打击非法胎儿性别鉴定 , 监管和执法力度显然还有不小的空间可以挖掘 。
【鉴定|孕婴摄影店搞胎儿性别鉴定 谁在提供方便?】只要花298元 , 就能在孕婴摄影店查出胎儿性别;孕妇做完B超就告知性别 , 之后会收到婴儿袜 , 蓝色代表男孩 , 粉色代表女孩……媒体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虽然明知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在我国不允许 , 但在各大点评平台、孕婴APP以及各大搜索引擎 , 一些隐蔽的查性别专门店 , 仍在“偷做”性别鉴定生意 。
禁止非法胎儿性别鉴定 , 我国早有明文规定 。 《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在2003年就开始施行 。 此后 , 相关法律和政策不断修订和完善 , 也都一再重申这一原则 。 但是 , 尽管法律越来越完善 , 却仍不能低估违规胎儿性别鉴定发生的概率 。
这次媒体的调查 , 再次提供了现实佐证 。 不过就查处而言 , 打击非法鉴定确实存在一定难度 。 比如 , 当事人配合度较低、客观证据取证不易、流动性和隐蔽性较强等 。 但从以往查处的情况看 , 监管和执法力度的强化显然还有不小的空间可以挖掘 。
如提供B超服务的机构需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 操作人员需要持有《执业医师证书》、《医师资格证书》等;B超机属于医疗器械 , 也需要有相应的资质才能购买 。
而这些资质多是那些非法鉴定机构所很难具备的 , 从严格打击“非法行医”的角度 , 也能够大大压缩它们生存的灰色空间 。
事实上 , 2018年国家五部门就曾发文要求 , 加强超声诊断仪经营与使用的监管 , 严厉打击将超声诊断仪销售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和个人的违法违规行为;对经营使用未经注册或者备案、无合格证明文件以及过期、失效、淘汰的超声诊断仪的违法违规单位和个人 , 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查处 。 这就提示应该从规范专业设备的销售与使用角度 , 强化源头管理 。
此外 , 相关平台也应该压实责任 。 像一些点评平台和孕婴APP往往有不少各类信息 。 一般人都能够在上面轻松与鉴定机构“对接” , 平台本不该那么难察觉 。
而相关文件也曾明确规定 , 各地网信、电信、市场监管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 , 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 , 及时清理处置利用超声诊断仪开展“胎儿摄影”涉嫌“两非”和违法行医行为的互联网信息、网站(APP) , 依法查处含有“两非”内容的广告 。
总之 , 监管执法的“掣肘”越多 , 越需要各方各司其职 , 充分调动积极性 。 只有协同发力 , 打击胎儿非法鉴定的监管之网才能真正织密织牢 。
□闵箫(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