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一年48例结直肠癌手术,这家县医院留住了癌症患者( 二 )


1935年4月 , 于都县苏维埃红色医院旧址上成立了于都县临时诊所 , 这就是于都县人民医院的前身 。 80多年的传承 , 如今的县医院已经承载了100多万人口的健康 。 而患者之所以愿意留下来 , 归根结底 , 还是因为技术值得信任 。
陈福生举例 , 为了让医生学到一线城市大医院的先进技术 , 每年200多个医生中 , 会组织至少20-30人出去学习 , 一去就是半年或者一年 , 和个人进修不一样 , 于都县人民医院的进修以团队形式 , 一个科室几个人一起走 , 一起学 , 一起回来 。 学到的新技术整体落在县医院造福本地患者 , 除此之外 , 为了解决进修医生的后顾之忧 , 陈福生把外出学习医生的全部待遇都和留院医生做到同步发放 。 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 , 陈福生会不看资历、只看技术 , 现在很多科室主任都是年轻人 。
除了本地医生大规模、高频率的外地进修 , 华海峰作为分级诊疗帮扶的受益者 , 在提起14年前第一次值班接到癌症患者时还是很激动:“那时候县里没有成熟的技术 , 真正把癌症患者的诊治做好是5年前 , 最近3年 , 技术越来越成熟 , 诊疗更加规范 , 这些都要感谢国家卫健委近几年来对我院的大力帮扶 。 ”
华海峰回忆 , 为了让这个人口110余万的县城百姓看得好病 , 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到南昌 , 从南昌再到赣州 , 专家们从上至下“手把手”的教是帮助我们掌握技术的重要途径 。
“比如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赣南市人民医院 , 经常把最新的技术带过来做分享 , 手术演示一点点的讲解 。 ”华海峰告诉健康时报采访人员 , 比如我们请上面的专家来做手术 , 他们知道县医院整个科室都很想学手术技术 , 就让我们轮流给他当助手 , 一边做一边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规范的地方以及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 一点点的积累和学习 , 才练就了让患者越来越放心的手术技术和整套规范化的治疗方案 。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 , 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 ”这句话出自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而如今 , 这句话也印刻在于都县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旁 。
【医院|一年48例结直肠癌手术,这家县医院留住了癌症患者】“我们县城现在也有癌症患者微信群 , 大家都说 , 在县里做 , 现在很靠谱!”孙海的笑 , 在医院的走廊里回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