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用的石灰精细如面粉!如此用心修缮上海红色建筑,她为何还要“挑刺”?( 二 )


从本世纪开始 , 吴公保参与了公司对二大纪念馆的历次修缮 , 即便如今早过退休年龄 , 依然投入其中 。
“师傅对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面墙都了如指掌 , 像长在他心里一样 。 ”董雅莎很感慨 , 即便到了如今施工收尾阶段 , 他不仅工作日在现场 , 周末也常去指导把关 , “他不是在做一个项目 , 而事在做一件工艺品 。 ”
用吴公保的话说 , 要尽自己最大能力恢复百年前的样貌 , 把缺损的补上 , 把遮掩的拂去 , 将这座伟大的历史建筑留到下一个百年 。
“你带着感情去修复 , 和纯粹去完成一个活儿 , 效果就是不一样 。 ”年轻的董雅莎若有所思 , “应该就是有精气神在里面” 。
修缮|用的石灰精细如面粉!如此用心修缮上海红色建筑,她为何还要“挑刺”?文章插图
红色建筑代代相传 , 红色技艺代代相传 。 对于徒弟及好学者 , 吴公保愿意毫无保留地把传统技艺教给对方 。 他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 只担心传统技艺后继无人 , “只要有人愿意学 , 不管天南海北 , 我都愿意教 。 ”
“一个好的项目 , 对于整个团队的成长也是次好机会 。 ”董雅莎说 , 大家在专心致志去做一件事时 , 自己会被感动 。 她讲了个故事:2008年 , 那时她第一次跟着吴公保参与“二大”修缮 。 “师傅在施工现场很专注 , 他在一楼专心研究图纸 , 从二楼滴下的水泥浆落到身上 , 他头也不抬 , 毫不在意 。 ”即便13年过去了 , 这个画面依然定格在董雅莎的脑海中 , “结束那次修缮后 , 我第一件事就是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 ”
修缮|用的石灰精细如面粉!如此用心修缮上海红色建筑,她为何还要“挑刺”?文章插图
图片摄影:蒋迪雯
题图摄影:蒋迪雯 , 未标署名照片均有受访者提供 。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洪俊杰
【修缮|用的石灰精细如面粉!如此用心修缮上海红色建筑,她为何还要“挑刺”?】来源:作者:洪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