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血压连着心脑肾 专家提醒:当心高血压的“连环坑”

中国网财经5月17日讯(采访人员 杜丁)每年5月17日为“世界高血压日” , 今年的主题为“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 。
日前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孙宁玲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 高血压不仅会带来头痛、头晕、耳鸣等症状 , 更严重的是对心、脑、肾以及全身血管的损害 , 进而增加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
数据显示 , 我国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脑肾疾病的比例高达50% , 1/3的心血管死亡可归因于高血压 。
我国约有2.45亿成人患有高血压
作为高血压大国 , 我国约有2.45亿成人患有高血压 , 但达标率仅为15.3% 。 当前高血压管理面临三大挑战:第一 , 达标率低、合并症比例高 , 加剧了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第二 , 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已经显著增加心血管死亡的风险;第三 , 高血压并发症如卒中、冠心病、心衰等 , 发病率居高不下 。
据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医院副院长牟建军教授介绍 , 心脏收缩时会通过主动脉把血液输送到周围的血管 , 高血压患者心脏所承受的压力大于正常血压 。
此外 , 长期高血压也会引其血管壁中沉淀像小米粥一样的物质 , 这些物质聚集在一起 , 就会形成斑块 。 而在激烈运动、情绪波动等诱因的刺激下 , 易损斑块会出现破裂 。 “斑块破裂激发血管的自我修复功能 , 这时会有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酶向斑块破裂的地方聚集 , 如同出了交通事故 , 交警和消防队都赶过来处理事故 , 过多的聚集就会形成血栓 , 血管被堵上 , 血液也就流不过去了 , 也就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 。 长期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冠心病等高危因素 , 而这些疾病都会引起心室重构 。 ”
牟建军教授表示 , 所有心血管相关疾病的终末期 , 都会引发心力衰竭 , 如果控制不佳 , 患者的生活质量会非常差 , 由于呼吸困难、足踝肿胀、乏力等症状 , 患者饱受睡不好、动不了的痛苦 , 还会经常住院 , 甚至面临生命威胁 。
高血压对肾脏危害不容小觑
同时 , 高血压对肾脏的危害也不容小觑 。 东南大学医学院院长刘必成教授提醒 , 肾脏里面有很多肾小球 , 肾小球就相当于人体内的筛子 。 健康的筛子孔很小 , 只允许血液中体积很小的代谢废物漏过去 , 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 血液中的白蛋白分子体积较大 , 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肾小球的筛子孔而流出 。 但如果常年高血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 就会把筛子弄坏 , 使筛子孔变大 , 尿液中就会出现蛋白成分了 , 称为“蛋白尿” 。
“如果高血压患者发现蛋白尿就说明肾脏已经受到损害 , 一般处于慢性肾病(CKD)的1-3期 。 长期蛋白尿患者 , 在临床检查中会发现肾小球滤过率(eGFR)持续降低 , 从而造成肾脏纤维化 。 随着肾纤维化的加剧 , 肾功能越来越差 , 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病 。 终末期肾病需要进行科学的肾脏替代治疗 , 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脏移植 。 ” 刘必成教授表示 。
除了对心脏和肾脏的损害 , 高血压还会引发脑卒中(脑中风) 。 据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宋海庆教授介绍 , 高血压是脑卒中第一危险因素 , 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有密切的关系 。 长期高血压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 使得血管壁变厚、血管越来越窄、弹性变差 , 无法像以前一样很好地缓冲压力 , 血压就会越来越高 。 “随着血管内膜粥样病变的加重 , 病变血管节段代偿性增粗 , 发生血管重构 , 血管重构是为了尽可能长久地维持适当的血管供血潜力 。 当血管重构保证的供血通道也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堵上时 , 发生在脑部就会造成脑梗死 。 还有一种情况是 , 其它血管斑块脱落顺血流进入脑血管 , 也会造成脑梗死 。 脑梗死就是脑卒中的一种类型 。 ”
全程管理是关键
面对高血压带来的“连环坑” , 怎样管理才科学?孙宁玲教授提出了降压口诀:“单纯降压还不行 , 全程管理是关键;起效要快降幅大 , 全天血压要平稳;血压连着心脑肾 , 器官保护很重要 。 ”
她表示 , 一旦确诊高血压 , 启动药物治疗后 , 血压要尽早达标 , 也就是在4周内 , 一般为30天 , 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 。 最佳目标是130/80mmHg , 基本目标是140/90mmHg 。 还强调24小时内 , 血压波动要尽量平稳 。 血压在一天内波动太大 , 会造成对血管的强烈冲击 , 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 保持血压平稳 , 可以降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 降压的同时 , 要选择对靶器官也就是心脏、肾脏、血管包含脑血管 , 有保护作用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