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高超的医术 高尚的医德

院士|高超的医术 高尚的医德文章插图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工作人员鞠躬吊唁吴孟超院士 。 新华社发
5月22日13时02分 ,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吴孟超在上海逝世 , 享年99岁 。 巨星陨落 , 却依然以另一种形式 , 指引着后辈医务人员砥砺前行 。
连日来 , 我市医务工作者尤其是肝胆外科专业医务人员在悲痛之余 , 不断追忆着吴孟超院士与天津的情缘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副院长章志翔、医大肿瘤医院肝胆肿瘤科主任宋天强都是肝胆外科专业的医务人员 , 也都曾通过不同形式接受过吴孟超院士的教诲 。
章志翔回忆:“2000年9月 , 我曾有幸到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 在吴院士身边学习了半年 。 那段时间 , 我每天跟着吴院士查房、参加病例讨论和会诊 , 耳濡目染着他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 。 冬天查房 , 他会先把听诊器焐热;做完检查 , 他会帮患者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把鞋子放好 。 每收治一个新病人 , 吴院士都要亲自指导B超等检查 , 亲自带着大家讨论病情 , 确定治疗方向 。 他定下规矩 , 如果B超能诊断清楚 , 决不让患者去做CT或核磁;能用普通消炎药 , 决不用高档抗生素 。 ”
“吴院士还一直叮嘱我们 , 手术如果能手工缝合 , 就尽量不要用吻合器 。 当时已经年近80岁高龄的他 , 最多时一天做3至4台手术 。 每台手术 , 助手完成前期操作 , 他就亲自上手 , 直到切除完毕把肝脏伤口缝合好才结束 , 然后由助手接替完成后续操作 。 ”章志翔感慨地说 , “吴孟超院士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激励着我们后辈医务人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
宋天强告诉采访人员 , 在他的印象中 , 曾经有幸两次在天津见到吴孟超院士 。 “第一次是1997年 , 吴院士到我们肿瘤医院做了两例肝癌手术 。 ”宋天强回忆 , “那时候 , 肿瘤医院还没有独立出肝胆肿瘤科 , 遇到肝癌患者都是收到腹部肿瘤外科 , 但科室平时做得更多的都是胃肠手术 。 当时我还是小大夫 , 虽然见到吴院士 , 但没能有幸在手术室亲眼见证吴院士的妙手 。 不过 , 听当时在场的同事们谈论 , 吴院士的手术真的是名不虚传 , 每一步都细致规范、分毫不差 , 就像是一部教学片 。 吴院士第二次来天津 , 是十几年前的一次学术会议 。 那年 , 吴院士来天津给我们讲学 , 老人家精神矍铄 , 思路特别清晰 。 我们一起吃饭、聊天 , 吴老就像家里的爷爷一样 , 非常亲切 。 ”亲和的话语、乐观的精神、谦逊的态度 , 令宋天强至今难忘 。
通过吴孟超院士的指导、帮助 , 医大肿瘤医院肝胆肿瘤的治疗水平迅速提高 , 1998年成立了独立的肝胆肿瘤科 , 开启了肝胆肿瘤的研究、治疗方向 。 如今 , 医大肿瘤医院肝胆肿瘤科已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地位 。 宋天强说:“科室如今的发展壮大 , 没有辜负吴院士的悉心指导和教诲 。 ”
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 , 吴孟超院士始终不知疲倦地奋斗在医疗一线 。 宋天强说:“之前每年全国肝癌学术会议 , 都能看到吴院士的身影 。 他就像一颗光芒闪耀的明星 , 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进步 。 虽然他不在了 , 但我们要永远以吴院士为榜样 , 牢记医者仁心 , 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 ”
作者:徐杨
【院士|高超的医术 高尚的医德】来源: 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