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24岁小伙熬夜玩游戏,总是莫名心慌,几分钟后又好转,医生“守株待兔”发现元凶

熬夜|24岁小伙熬夜玩游戏,总是莫名心慌,几分钟后又好转,医生“守株待兔”发现元凶】来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跳加快,并不一定都是“内心激动”的正常情绪反应,有时候,它可能是一种“病”。
24岁的小罗就遇到了反复莫名的心跳突然加速,而且每次都是持续几分钟后,突然感觉又没事了,这可让小罗真的心慌了。他立刻来到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
熬夜“开黑”玩游戏 突发心慌小罗记得第一次心慌发作时正与网友们一起“开黑”玩手机游戏,当时症状持续不到2分钟就消失了。
起初,小罗以为是玩游戏情绪激动所致,后来发现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心慌,发作时还感到胸闷、气喘,运动手环显示心率竟高达180次/分,持续数分钟的发病每次让小罗觉得自己快要撑不住,正当要去医院时,又会突然恢复正常……这让小罗很是不解。
熬夜|24岁小伙熬夜玩游戏,总是莫名心慌,几分钟后又好转,医生“守株待兔”发现元凶
文章插图
食道调搏揪出病因 小伙已康复出院根据小罗的主诉症状,医生为他安排了食道调搏检查。心电诊断科何涛教授带领团队成员经过1个多小时的仔细检查,终于经食道调搏成功诱发并锁定了引起小罗症状的元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阵发性室上速)。经过心血管内科专家进一步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治疗,小罗已经顺利康复出院。
熬夜|24岁小伙熬夜玩游戏,总是莫名心慌,几分钟后又好转,医生“守株待兔”发现元凶
文章插图
熬夜|24岁小伙熬夜玩游戏,总是莫名心慌,几分钟后又好转,医生“守株待兔”发现元凶
文章插图
何涛教授介绍,小罗的症状符合“阵发性室上速”的特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以突发突止的心动过速(多超过150次/分)为重要表现的心律失常,患者多可经射频消融术而得到根治。这种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但是诊断的前提是记录疾病发作时的心电图。但由于是阵发性疾病,很多患者来不及赶到医院,心动过速就自行终止了。无论是常规心电图还是动态心电图,捕捉患者发作的室上速都像是“守株待兔”。
熬夜|24岁小伙熬夜玩游戏,总是莫名心慌,几分钟后又好转,医生“守株待兔”发现元凶
文章插图
经食管心房调搏,是将一根圆珠笔芯粗细的电极导管,经鼻腔、咽部送至食管内毗邻左心房的位置,通过发放安全的电刺激,模拟室上速的发作条件,从而可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恰如“主动出击”,继而对室上速的具体类型进行初步的定性、定位诊断,决定接下来的治疗方案。
食道调搏还可以有效终止室上速食道调搏不仅能为因室上速引起不适的患者溯源,还能有效地终止室上速,以达到治疗的效果。和小罗一样,赵爷爷和孕妈小周都是这个技术的受益者。
熬夜|24岁小伙熬夜玩游戏,总是莫名心慌,几分钟后又好转,医生“守株待兔”发现元凶
文章插图
89岁的赵爷爷室上速持续发作数小时后来院就诊。急诊科采用胺碘酮、普罗帕酮等多种药物治疗,未能终止室上速。同时考虑到赵爷爷之前用三磷酸腺苷转复室上速时,曾出现5.2秒的长停搏,情况十分危险。急诊科医生立刻为赵爷爷安排了食道调搏来终止室上速。最终,心电诊断科医生仅用1阵次刺激就将已持续15小时的心动过速终止,仅用时5分钟。
熬夜|24岁小伙熬夜玩游戏,总是莫名心慌,几分钟后又好转,医生“守株待兔”发现元凶
文章插图
24岁的“准妈妈”小周怀孕14周了。她也是因室上速发作1小时到急诊科就诊。为了准妈妈和胎儿的安全,医生出于谨慎没有首选用药,为小周安排食管心脏调搏术。在心电诊断科医生的操作下,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就帮助小周终止了室上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