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胆结石,很多人就会把它和中老年人联系在一起。其实,儿童患有胆结石的也并不少见。临床研究表明,胆结石越来越年轻化、儿童化,甚至1-2岁的幼儿也会患上胆结石。
 近日我院肝胆胰外一科,收治两名儿童胆结石患者,大的11岁,较小的年仅2岁,都是由不明原因腹痛于当地医院就诊,临床诊断为急性胃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炎后给予抗生素抗炎治疗,后患儿腹痛明显减轻,继续用药一段时间后患儿再次突发腹痛、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后转至我院,查体发现右上腹压痛、墨菲氏征阳性等,系典型胆绞痛临床表现,再次行超声检查示:胆囊内团状高密度影,考虑胆囊结石伴胆囊炎。
 
文章插图
为什么这么小的年龄会患有胆囊结石呢?肝胆胰外一科徐立友主任分析,如今儿童患有胆结石日渐增多,主要原因是儿童进食肉类、甜点、精制食品过多,而不愿意吃粗粮蔬菜,以致血液中胆固醇浓度相应增高,加之学习紧张、情绪不稳定、活动时间较少,胃肠道蠕动缓慢,不利于胆汁排泄,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也随之升高,容易促发胆结石的形成。再一个原因就是由于现在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高,儿童使用抗生素越来越广泛,研究发现部分抗生素或抗菌药物成为儿童胆囊结石形成的因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由于该类药物有部分经胆汁以原形排出,高浓度的药物可在胆囊内与钙离子、胆酸结合,产生泥沙状的沉淀物,同时儿童胆道系统比较细长,不利于胆汁排出,容易导致胆汁淤积,为胆囊结石的形成提供了环境。停药后,胆酸池又恢复平衡,重新溶解胆固醇结石,随胆汁逐渐排入肠道,以致结石消失,故称之为假性结石或可逆性结石。
 “对于一个2岁的孩子来说,胆囊结石是相当危险的,一方面胆囊受到了伤害,如果放任不管还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徐立友主任解释道:“因患者年龄小,多项器官都没有发育成熟,在选择治疗方案的时候必须慎重,避免不必要的手术,针对结石的成因,进一步追问病史可发现,患儿均有长时间使用相同的药物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史,而且随着用药时间增加,疼痛反而越来越频繁,所以患儿很大概率是胆囊“假性结石”,首先停用该类药物,根据孩子的体重给与适合剂量的利胆、解痉镇痛等药物对症治疗。”
 经过治疗后的7天,患儿再次复查超声,结石已完全消失。父母得知孩子结石已自行排出,而不需要手术时,深深的松了口气,放下了心中的石头。
 
文章插图
 【 儿童|“不翼而飞”的儿童胆囊结石】 并不是每个得胆囊结石的孩子都会那么幸运,大多数时候胆囊结石不会自发性溶解,对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均主张采用手术治疗,由于儿童、青少年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胆囊决不能将一切了之。胆囊切除后,由于其功能的缺失,导致患儿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肝胆胰外一科自建科以来,采用“微创内镜保胆取石技术”,治愈过数十例儿童结石,既取净了胆囊结石,又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徐立友主任还提醒各位家长,儿童胆结石不像成人胆石症那样容易受到重视。首先,由于儿童不会或者很少能够正确地诉说症状,所以家长、医生都难以做出正确判断;其次,儿童胆石多数属于隐匿性胆石症,只有在做腹部检查时,偶然才能发现,很容易导致延误治疗的发生。生活中一旦发现孩子有右上腹痛、恶心呕吐、厌食等这些情况,或又有出现黄疸、无端哭闹甚至抗炎治疗后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看是否患有胆囊结石病,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 东莞康华医院|年会聚餐挂横幅:“手术室里全是钱!”东莞康华医院:内容确实不妥
- 昆德拉为什么说“只活一次就好像没有活过”?看完《开端》,我悟了
- 又一“李子柒”爆红:逃离深圳12年,没想到她活成这样
- 女人越来越“花心”的原因,看完你就知道了
- 血液透析|“伟大的白衣天使,肾友们为您点赞啦”透析老人春节前写歌致谢医护人员
- 院工会|宝鸡市人民医院院工会开展“喜迎新春送祝福”活动 ——传递年味 送去祝福
- 世卫:疫情三月将结束,建议取消国际旅行限制!话音刚落,“奥密克戎的妹妹”来了……
- 诊疗|“这样的服务真贴心”
- 60岁老人拆迁款高达500万,老人崩溃哭闹
- 胸痛|冠心病号称“人类第一杀手” 要注意日常的保健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