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青岛市口腔医院启动2021年老年健康宣传周

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人员 辛刚 通讯员 张延平 青岛报道
截至2020年底,青岛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91.69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22.91%。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好老年人健康服务工作,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也是老龄健康工作的使命。
7月12日至7月18日是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宣传周活动主题为“关注口腔健康,品味老年幸福”。青岛市口腔医院紧密围绕活动主题,大力宣传老年口腔健康知识,结合《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口腔健康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等内容,通过老年人口腔健康教育科普视频等方式,宣传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关系,宣传老年人龋齿、牙周疾病、口腔黏膜疾病防治以及义齿修复等知识。
青岛市口腔医院除了面向老年人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外,还在7月12日到7月18日活动期间,开展60周岁以上老年患者凭身份证到咨询室进行免费口腔检查、组织社区老年健康宣讲等活动,为老年人送政策、送知识、送服务,提供方便、就近、安全、有效的健康指导、健康咨询、健康服务和医疗诊治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和活动,引导老年人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积极调动全社会参与老年健康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营造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作出积极贡献。
以老年健康宣传周为起始,自7月起至今年底,医院还将组织开展群众就医体验大提升行动,全心全意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关注口腔健康,品味老年幸福。那么,老年人常见的口腔保健误区有哪些?正确护理口腔应该怎么做?
老年人常见的四大口腔误区
误区1:牙越磨越结实,啃点硬东西没关系
对于牙齿来说,日常进食时进行的咀嚼本身就是一种磨耗,这种磨耗是有限度的,一般不会到磨损的地步。如果长期咀嚼过硬的食物,就容易造成过度磨耗。
牙齿最外层的牙釉质虽然坚硬,也有一定的厚度,长期过度磨损是会造成破坏的。当牙齿表面釉质磨耗后牙本质暴露,进食酸性食物或温度较低的食物时,会出现酸软的症状,俗称“倒牙”,也就是牙本质过敏症。如果多个前牙牙齿磨损严重,整个咬合高度会变低、脸型变短、显老,还会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症。除此之外,若不小心咬到过硬的骨头还会造成牙齿的隐裂甚至整个裂开,因此应尽量避免长期使用牙齿咬过硬的食物。
另外,如今电动牙刷逐渐普及,但大部分电动牙刷有刷毛偏硬的问题,长期使用同样可能造成牙齿磨损和牙龈退缩,选购时需要注意。
误区2:老人牙齿松动脱落是自然现象
造成牙齿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其实是“牙周病”,患牙周病时牙槽骨会发生吸收。牙槽骨吸收是一个慢性进行性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除了偶尔有肿胀和不适感,大部分时候无特别感觉,很容易被忽略。
如果不及时治疗,当牙根周围的牙槽骨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牙齿就会出现松动,牙周病发展到最后就是牙齿脱落。所以牙齿松动脱落主要是疾病造成的。
虽然随着年龄增长,牙龈会有增龄性萎缩,牙槽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但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较小,无法与牙周病造成的破坏相比。因此,若能够预防牙周病的发生或及时治疗牙周病,高寿的老人仍可保留一口健康的牙齿。
误区3:掉一两颗牙,不必急着补
有些老年人认为,年纪大了,缺几颗牙是正常的事。缺了牙,怕麻烦、花钱多,不想镶假牙或种牙,就让牙齿一直空缺。
但这样会产生很多弊端:第一,降低了咀嚼效率,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第二,随着时间推移,牙齿的排列会因为缺牙而发生改变,原本缺牙的空位逐渐变小,上下的咬合关系也会改变,使咀嚼效率进一步降低,若此时才进行镶牙会受影响;第三,由于牙齿长期“将就”使用,两侧的颞颌关节负担增加,可导致颞颌关节紊乱症,出现关节弹响、张口受限等症状。
误区4:日常清洁只刷牙就可以
现在大部分人已经形成刷牙的习惯,但刷牙不等于能刷好牙。正确的刷牙是在牙膏的辅助配合之下,刷毛机械清理软垢和菌斑的过程,需要刷到每一个位置,包括牙龈边缘。建议刷牙时使用含氟牙膏,牙刷最好是软毛头小,有利于其在口腔内灵活使用。
老年人大多有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牙龈退缩后的牙间隙很大,普通牙刷难以进入清洁,因此需要配合使用牙缝刷清理。另外,牙线也是清理牙齿邻面接触区的工具,但老年人的使用率极低,建议老年人学会使用,以免牙齿形成邻面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