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医共体|超九成患者大病不出县,县域医共体“高密模式”是咋做到的?( 二 )


采访人员了解到,高密市密康医疗集团以市中医院为牵头医院,口腔医院以及经济开发区卫生院、柴沟中心卫生院、井沟镇卫生院、柏城中心卫生院、密水街道卫生院5处卫生院为成员,下辖镇村一体化管理卫生室166处。自启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以来,集团按照“党建引领发展、市镇学科共建”的原则,对医共体内医疗资源进行重新规划配置,分工协作,同步发展,逐步构建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新模式,保证了医共体建设做实见效。
2021年,按照市卫健局要求,集团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城乡学科共建工作。结合各单位实际,在全部成员卫生院推进特色专科建设,并根据2020年度实际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重新调整部署,经济开发区卫生的血液净化中心、柴沟中心卫生院的创伤外科、柏城中心卫生院的疼痛科、密水街道卫生院的中医妇科、井沟镇卫生院的中医理疗科成为特色专科。牵头医院以学科共建为抓手,为突出各成员单位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思路,由集团牵头医院各相关临床科室为每一个特色专科制定了专门的共建方案,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下派各专业业务帮扶专家,参与成员单位各相关科室坐诊、查房、质控和科室管理,以提升各成员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2021年上半年共下派参与学科共建人员431人次,通过这种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之间的人才互动,进一步完善城乡学科建设业务帮扶的长效机制,保障了成员单位的良性发展,增强集团凝聚力,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高密市经济发开区卫生院院长王垂亮对医共体建设带来的改变深有感触,高密市中医院牵头成立的血液透析科,不仅盘活了乡镇卫生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极大方便了周边村民,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当前科室常年透析患者40人,上半年共透析患者2288人次。
县域医共体|超九成患者大病不出县,县域医共体“高密模式”是咋做到的?
文章插图
城乡医共体联动
共享一张“健康网”
高密市医共体改革政策先行是解决医改顽疾的首要选项,通过破除各项政策壁垒,充分释放新时代医共体建设红利,实现政府、医院、社会、群众共赢局面。高密市卫健局副局长迟耸立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说,近年来,虽然高密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但优质资源供给仍然不足,特别是基层服务能力有所弱化,群众就近就医需求得不到很好满足。开展医共体建设,就是回应群众的需求和关切,让常见病、多发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让大部分的疾病在高密市范围内就能得到有效解决,减少群众跨区域就医的不便,进一步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不断增强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高密市开展“医共体”建设工作以来,信息集成一张网,高康医疗集团实施“11311”信息工程,即共享1个门户信息平台、1个数据中心;提升业务服务、区域医疗、资源管理3种能力;搭建1个互联网+医疗平台和1个危重症协同救治信息平台,实现医共体数据信息实时联通。密康医疗集团利用远程诊疗平台实现上下级可视化会诊,打通县乡村三级渠道,开展会诊3719例。医共体的牵头医院均创建三级医院品牌,市人民医院建设鲁东诊疗新高地,市中医院建设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建设区域妇女儿童诊疗中心,引领县域就诊率持续高于90%。牵头医院组建业务指导团队,实行团队长负责制,定期下乡坐诊、巡诊、查房和业务指导,累计下乡662人、诊疗3139人次、教学查房456人次、手术204台次。医共体畅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各成员单位联防联控、众志成城,建成4处发热门诊和12处发热哨点诊室,配备上下联动的专家救治队伍174人,分级分层分流管控发热患者,科学构筑疫情防控严密防线。
高密市纵横开放,增强医共体综合实力。医共体在对接基层医疗单位的同时还积极向上对接,与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等16家县外三甲医院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密切医共体成员协作关系,编织一张城乡一体“健康网”,县、乡、村各司其职,专家往下走、小病往下转、费用往下降,努力形成分级诊疗新格局,使老百姓家门口看病更方便。
找采访人员、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采访人员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