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乙肝丙肝不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 接种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措施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周家夷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 , 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 目前已证实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 , 分别引起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 。 在众多病毒性肝炎中 ,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特别是中国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 给中国的患者、社会和卫生医疗系统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经济负担 , 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 。
2021年7月28日 , 是第十一个“世界肝炎日” , 今年的主题为“肝炎 , 等不了” 。 在世界肝炎日来临之际 , 为呼吁公众关注肝脏健康 , 提升大众对肝病提前筛查、预防的意识 , 提高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 ,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针对肝炎的预防及科普问题 , 采访了四川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漆琪 。
接种|乙肝丙肝不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 接种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措施文章插图
【接种|乙肝丙肝不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 接种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措施】乙肝不可逆 多数肝癌由乙肝导致
2020年四川省甲肝发病率1.44/10万、乙肝发病率51.28/10万、丙肝16.17/10万、丁肝0.014/10万、戊肝发病率1.49/10万 , 在全省范围内甲肝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 , 乙肝报告发病率自2006年以来 , 连续10年下降 , 近三年保持在50/10万左右波动 , 与全国的发病现状一致 。 从发病人群和年龄来看 , 甲、乙肝发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 各年龄段都有报告发病 , 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人群 。
接种|乙肝丙肝不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 接种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措施文章插图
在所有肝炎类别中 , 乙肝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种 。 到目前为止 , 乙肝仍然是被认为无法治愈的疾病 , 尽管抗病毒的治疗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 , 暂时控制病情 , 但本质上不能逆转病程 。 我国是HBV感染率高的国家 , 尽管实施了新生儿和儿童的计划免疫 , 但仍难以降低成人的乙肝发病 。 成人仍然有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 , 可通过性接触、静脉注射、创伤性治疗、血液暴露等方式感染 。
漆琪说:“我国每年约有30万人因乙肝相关肝病而死亡 , 其中50%死于肝细胞癌 , 而后者绝大多数与HBV感染有关 。 慢性乙肝、肝硬化和肝癌3种疾病中 , 以肝癌负担最重 , 慢性乙肝次之 , 我国每年乙肝的直接和间接医疗费用高达2600亿元人民币 , 治疗2000万慢性乙肝病例的费用 , 每年约95亿美元 , 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 ”
接种|乙肝丙肝不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 接种疫苗是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措施文章插图
7种方法综合防控
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有效方法
漆琪表示 , 预防乙肝需要综合性的防控措施 , 主要包括七个方面 。
接种乙肝疫苗 。 乙肝疫苗的应用是预防和控制乙肝有效的方法 。 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 , 全程免疫需按“0 , 1 , 6月”免疫程序接种3剂 , 其中第1剂应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 成人乙肝疫苗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 , 个人自愿自费接种 , 建议高风险人群积极接种乙肝疫苗 。
漆琪强调:“预防接种是预防病毒性肝炎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 我国目前已有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戊肝疫苗上市 。 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 , 积极主动接种肝炎疫苗 , 主动体检了解肝脏健康状况 ,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能够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 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 ”
阻断母婴传播 。 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 , 可按医嘱肌内注射100国际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 , 同时在不同(肢体)部位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HBsAg阳性或不详产妇所生新生儿建议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 。
严禁吸毒 , 尤其是注射毒品 。
进行安全性行为 , 禁止卖淫嫖娼及不正当性行为 , 正确使用安全套 。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注射和使用血液制品 。
避免与他人共用容易被血液污染的生活用品如:牙刷 , 剃须刀等 。
避免使用消毒不彻底的工具进行纹身、纹眉、穿耳洞、针灸、修脚等 。
如何知道是否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漆琪介绍 , 乙肝主要经母婴、血液(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和性接触传播 。
“在我国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规划前 , HBV以母婴传播为主 , 多发生在围生期 , 通过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 。 母亲的HBV DNA水平与新生儿感染HBV风险密切相关:HBeAg阳性、HBV DNA高水平母亲的新生儿更易发生母婴传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