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默默无闻的麻醉医生“上场”——直面巨大暴露风险,“插管敢死队”的出现,感动了许多人。
“插管是我们的看家本领,在战‘疫’中发挥了大作用,我们很自豪。”上海市胸科医院麻醉科主任吴镜湘说,从业至今,麻醉学教给他一个本事:身处纷乱现场,能快速发现问题症结并解决问题。因为,生命留给麻醉医生的时间,可能只有20秒。
每年保持个人完成麻醉例数近千例,领衔所在学科在麻醉质控检查中连续多年获得上海市麻醉质控并列第一名,经历鲜为人知的“惊心动魄”、为生命护航——从吴镜湘身上,人们对麻醉医生这群无影灯下的“幕后英雄”有了更多认识、更多发自内心的感动。
麻醉医生是“绿叶”
【 麻醉科|确保每年1.8万例心胸手术麻醉安全和质量,吴镜湘:无影灯下的“幕后英雄”】但有自己闪光的地方
确保医院麻醉科每年大约1.8万例心胸手术麻醉的安全和质量,吴镜湘肩头的担子着实不轻。更重要的是,他不惧危重疑难紧急病人,且同时保持着一项纪录:历年来无一例医疗差错、事故或投诉。
这份精益求精,这份拼搏精神,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吴镜湘出生在新疆马兰基地,这里是中国上世纪60年代核试验基地之一,直到半世纪后入列国家红色旅游名录,才渐为人知。
吴镜湘从小立志学医,1993年考入第二军医大学,由此迈入麻醉学的大门。“在大学时代,于布为教授就对我们说,麻醉在抢救生命上有独特专长,‘手术有大小,麻醉无大小,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老师这些简短有力的话深深打动了我——麻醉医生是‘绿叶’,但有自己闪光的地方。”吴镜湘至今还对本科实习时的一名专家记忆犹新,那是南京军区总医院麻醉科主任徐建国教授。当时,医院里的很多会诊,都会请这名麻醉医生到场。呼吸科有病人脱离呼吸机困难,这位专家就从生理学上的“呼吸商”来调整患者的营养膳食结构促成脱机;当重症患者陷入肝昏迷,他能从患者的补液中分析出是白蛋白多了,产生了过多芳香族氨基酸、不利清醒,需用支链氨基酸纠正……
麻醉医生到场,险情解除!这种成就感坚定了吴镜湘“一心学好麻醉”的志向。2000年他考取二军大麻醉学硕士,师从徐美英教授;2005年考取二军大的麻醉学博士,师从俞卫锋教授。
无惧高难度心胸手术
“接招”更难的日间手术
从1998年本科毕业算起,吴镜湘从业逾20年了。多年来,他从事的不是一般的麻醉,而是高难度心胸手术的麻醉。
“所有的努力,为的是确保万无一失,但我们也知道,有些时候,无法回避险情。”吴镜湘告诉采访人员,医生们曾经做过一个测算,平均1000台手术中可能会出现1台心脏骤停,麻醉医生必须快速判断病人的问题在哪、怎么解决险情。
“很多时候,现场就给你几分钟的判断时间,必须快速行动,不然后续处理会很困难,甚至带来血淋淋的教训。”吴镜湘说。
现代麻醉学发展迅猛,需要一边总结经验,一边探索新知。吴镜湘认为,麻醉学未来的一大方向是“舒适医疗”,与有创操作相关的诊疗未来都需要麻醉,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与恐惧感;其二是保证安全、精准用药。外科手术的微创化对麻醉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不断钻研麻醉技术,为外科医生创造更好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条件。
“病人清醒后,往往见不到我们。对我们来说,看到病人良好康复,出手术室能带着微笑,这就是成就感,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这并非“遥想”,2018年吴镜湘就领衔团队借助加速康复麻醉策略开展首批试点,这些患者在接受手术当天就可以自己走出手术室。
吴镜湘说,团队目前还在深入探索,往胸科日间手术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进。胸科日间手术国内外至今没有经典示范,因为——难!胸外科手术当天就能走出手术室、活动自如,看起来不可思议,却并非不可能,吴镜湘在“接招”。
主动请缨援疆
建“带不走的医疗队”造福更多患者
2012年7月,援疆工作动员后,吴镜湘主动请缨,不谈困难、不提条件,光荣地作为上海市第七批援疆干部赴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医疗工作。
从新疆走出来的孩子,学有所成建设故土,吴镜湘认为,这是一项特别的使命。作为喀什二院的麻醉科副主任,吴镜湘一方面建章立制、规范流程;另一方面,他积极主持参与疑难病例会诊讨论,开展异丙酚靶控输注、心胸麻醉等新技术,填补了当地麻醉技术的空白。
- 医疗服务|新疆霍尔果斯市公布4部医疗服务保障电话确保封控区居民就医有保障
- 麻醉|北京朝阳医院西院麻醉科为97岁老人的手术保驾护航
- 每年一次乳腺钼靶检查会不会致癌?|专家解读| 致癌
- 手术台|血管里的“修路人”:每年除夕夜,几乎都是站在手术台前度过
- 市二医院|市二医院麻醉科主任陈立明:默默无闻护周全 无影灯下显担当
- 一个贫困县,20年前改了个名,从此享誉世界!每年千万人到此旅游
- 眼保健|国家卫健委:到2025年,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力争达90%以上
- 宫颈癌|宫颈癌、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 你有每年筛查吗?
- 样本|国家卫健委:在确保核酸检测质量基础上 稳步实施20合1混采检测技术
- 猝死|心脏性猝死,每年“杀死”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