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冬天血压难控制,北京号为您带来专家建议:做好这几点

很多高血压患者发现,冬天一到,血压就容易“失控”。北京号小讲堂提醒您:生活习惯和季节变化都是导致血压不稳的因素,生活方式上,例如高盐饮食,一方面会加重高血压,另一方面会减弱降压药的药效。生活中要注意哪些?降压药效果不理想怎么办?我们来听听卫健委专家、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市科协专家的意见。
为何冬季血压难控制
冬天|冬天血压难控制,北京号为您带来专家建议:做好这几点】一般来说,夏季的血压水平控制相对容易,而冬季的血压水平控制难度较高。这是由于夏季的气温升高,患者更容易出汗,此时血管受热后扩张,能够一定程度降压。进入冬季后,患者血管收缩增加,血压可能会上升。
这些说法是真的吗

  • “三高”人群不能吃蛋黄?
在很多人看来,凡是胆固醇高的食物,“三高”人群都应该远离。因此吃鸡蛋时只能吃蛋白部分,不能吃高胆固醇的蛋黄。
蛋黄中确实含有较多胆固醇,一个蛋黄胆固醇含量可达280毫克左右。但大部分人群膳食来源的胆固醇(比如来自蛋黄),不会直接影响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人体内的胆固醇主要是受遗传基因和代谢因素的影响,人体对膳食来源胆固醇的吸收,以及胆固醇对血脂的影响,不同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和《美国居民膳食指南2015》都取消了之前的饮食胆固醇限量(300毫克/天),认为没有证据表明饮食胆固醇多一些会导致高血脂或心脏病。
蛋黄富含优质蛋白、单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1、钙、锌等营养素,其整体营养价值远超蛋清,是蛋类营养的精髓。
冬天|冬天血压难控制,北京号为您带来专家建议:做好这几点
文章插图
  • 银杏叶泡水喝能降血压?
民间说法称,把新鲜银杏叶泡水喝,可以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虽然2020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载:银杏叶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但这类药物主要是用于淤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偏瘫等(比如老年人手脚麻痹、四肢酸痛或者因为脑部血流减少导致的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并不具备降血压的作用。而且银杏叶泡水喝很危险。因为银杏叶生品内含有大量有毒的银杏酸,且银杏酸为水溶性成分,直接泡服可引起阵发性痉挛、神经麻痹、瞳孔放大、过敏等毒副作用。
  • 西药治疗高血压会产生依赖性?
很多人认为降压药有依赖性,这是不正确的。
高血压及糖尿病,大多数都可用药物治疗。以目前的医疗水平,大多数病人确实需要终身用药,但这并非药物依赖性。
另一方面,目前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副作用都很少,基本不会“伤肝伤肾”。只要遵医嘱规范、正确用药,其益处远超过害处。
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少盐!少吸烟!少熬夜!
生活方式上,例如高盐饮食,一方面会加重高血压,另一方面会减弱降压药的药效。血液中的高钠可造成体内钠水潴留,导致血管平滑肌的细胞肿胀,管腔变性,血管阻力增加,同时使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和肾脏负荷,使血压增高。因此,盐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然而,这个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等来限制食盐量,减少因食盐过多引发或加重高血压。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在五克以下,我国每人平均摄盐量为七到二十克,明显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改变人们长期高盐饮食的不良习惯,就得换方式逐步减少烹调用盐。
此外,香烟中所含的尼古丁会影响血压。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失眠或经常熬夜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通常也较差。
冬天|冬天血压难控制,北京号为您带来专家建议:做好这几点
文章插图
降压效果不理想怎么办
许多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发现,虽然一直坚持口服降压药,可是血压仍然会升高,这是什么原因呢?
长效降压药起效需要时间。对于初始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开始的短时间内血压水平仍会有上升的可能,这个时候切记不要急着换药。没有按时按量吃,是否有合用的其他药物对血压产生影响,也是重要因素。生活方式、季节更换对血压也有明显的影响。所以,在口服降压药效果不理想的时候,先从以上几点着手考虑,逐一排查之后再考虑是否换药。
如果遵医嘱服用药物2-4周后效果仍然不理想,可再次寻找医生获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指导。当降压药出现不耐受的不良反应时,一般是需要换药的,而降压药出现降压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原来降压效果好,而后来降压药效果不好时,则不一定非得要换药,可以在原来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其他降压药来加强血压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