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ST佳电曝出三年财务造假或退市 董秘和3独董一夜间离

*ST佳电曝出三年财务造假或退市,证监开罚单高管骂会计所

这家公司高官们把罪名都推给了第三方,投资者们的利益又会真正管吗?让人不寒而栗!本周五(1月5日),证监会再发出了一张罚单。富凯君了解到,*ST佳电——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涉及年报造假。证监会通报内容显示,该公司通过少结转主营业务成本、少计销售费用等方式,分别在2013年和2014年虚增利润1.58亿元、0.40亿元。此外,从2015年起,*ST佳电又逐月消化了前期调节的利润。

富凯财经

本周五(1月5日),证监会再发出了一张罚单。



富凯君了解到,*ST佳电——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涉及年报造假。证监会通报内容显示,该公司通过少结转主营业务成本、少计销售费用等方式,分别在2013年和2014年虚增利润1.58亿元、0.40亿元。此外,从2015年起,*ST佳电又逐月消化了前期调节的利润。



粗粗一算,*ST机电这宗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涉及高达2亿元,证监会最终开出了60万元的罚单。



【上市公司】ST佳电曝出三年财务造假或退市 董秘和3独董一夜间离



值得注意的是,*ST佳电上述行为违反了《证券法》“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的规定,构成《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第一款所述的行为。实际上,60亿元已经是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顶格处罚的上线了,可见情节之严重。此外,监管层还对两位公司直接负责人予以20-30万元罚款,并实施了3-5年不等的市场禁入令。



富凯君了解到,*ST佳电生产特种电机产品的龙头生产商,主要产品包括防爆电机、起重冶金电机、屏蔽电机电泵(含军品)、风力发电机、普通电机等。早在2011年4月,佳木斯电机厂、阿城继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建龙重工集团签署了资产置换与股份购买协议,经过资本运作后,阿继电器更名为佳电股份,佳电公司成为佳电股份的全资子公司。



由于协议中的承诺,佳电公司2011-2014年净利润不能低于预测水平,否则原股东可以上述交易中各方认购的股份总数为上限向阿继电器进行补偿。



事与愿违,佳电公司业绩并不理想,但公司老总赵明玩了“一招鲜”——佳电股份通过少结转佳电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少计销售费用等方式调增2013-2014年度利润总额,并调减2015年度利润总额,直接导致佳电股份以上三个年度合并利润总额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上市公司】ST佳电曝出三年财务造假或退市 董秘和3独董一夜间离



纸包不住火!今年四月份,证监会开始对其立案侦查,股价随即展开下跌之路。遭到监管层调查之后,还爆出了该公司2016年年报出现27处差错的消息。更重要的是,投资者们展开了漫长的起诉索赔之路。



看似一宗脉络简单的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背后却另有蹊跷。



今年1-6月份,该公司实现了业绩扭亏为盈的业绩: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7亿元,同比增长14.4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0.79万元,同比增长102.38%,基本每股收益0.01元。



如此业绩之下,不乏有卖方分析师对*ST佳电唱多。联讯证券分析师夏春秋认为,*ST佳电踩上了电机行业下行结束的黄金期,电机行业2016年综合效益指数同比基本持平,行业总资产贡献率、资产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产品销售率同比下降幅度见小。



这位分析师还给出如下预测:预计公司2017-2019年实现收入分别为15.34亿元、19.31亿元、24.5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31万元、1.18亿元、1.9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091元、0.217元、0.366元,PE分别为90.74倍、37.89倍和22.50倍。



富凯君了解到,*ST佳电的控股股东是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属于中央管理的53户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也是哈电集团旗下唯一一家A股上市标的,因此,这家公司的未来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企改革的进程,并不能完全从业绩的突然转好而改变预期。



更为狗血的是,*ST佳电虚增利润案发生后,更出现了“甩锅”事件。公司内大量董监高成员喊冤,直接把责任全都推给了为公司审计年报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



【上市公司】ST佳电曝出三年财务造假或退市 董秘和3独董一夜间离



据报道,去年12月中旬,该公司有13名被处罚的董监高成员对证监会的处罚宣布陈述申辩,有11人在申辩理由中提到了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给出的理由就是该事务所在造假年报上签字。



申辩理由包括:



“相信了由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报告!”



“大华所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结论形成误导!”



“非财务专业人员不应与财务专业人员承担同样责任。”



各位投资者注意了,这就是这家公司高官们的态度,虚增利润都推给了第三方,投资者们的利益他们又会真正管吗?

*ST佳电虚增利润受顶格处罚 董秘和3独董一夜间离职

近日,证监会依法对5宗案件给出行政处罚,其中*ST佳电案是唯一的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由于虚增利润金额巨大,*ST佳电受到证监会顶格处罚。

  之后,公司董秘和三位独董在一夜间离职。*ST佳电公告称,公司董秘王红霞申请辞去其在公司的一切职务。同时,公司董事会陆续收到独立董事贾绍华、胡凤滨、孙传尧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

  这轮重罚对尚需要自救保壳的*ST佳电来说,犹如当头一棒。而接下来,*ST佳电或将面临投资者的大规模索赔,这将让其再次面临压力。

  有业内人士律师表示,*ST佳电的投资者索赔诉讼现在条件已经具备,正式向法院递交起诉资料会在2018年春节后进行。

  违规情节恶劣受顶格处罚

  独董及高管大规模离职

  1月5日,中国证监会通报,上市公司*ST佳电(原佳电股份),因虚增利润金额巨大遭到证监会顶格处罚。

  监管部门介入该事件最早是在去年年初。2017年4月份,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ST佳电被证监会立案调查。12月9日*ST佳电发布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公司违规情节严重最终遭到顶格处罚。

  该事件要追溯到2011年4月份,彼时佳电厂、建龙集团、钧能实业与阿继电器签署了《阿城继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之盈利预测补偿协议》,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阿继电器更名为佳电股份,佳电公司成为佳电股份的全资子公司。一年后,几方再次签署《阿城继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之盈利预测补偿协议之补充协议》。协议承诺,佳电公司在2011年至2014年实际净利润不低于预测水平,否则佳电厂、建龙集团、钧能实业以本次交易中各方认购的股份总数为上限向阿继电器进行补偿。

  不过,由于佳电公司的业绩未能达到预期,时任佳电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赵明决定,从财务处理上做一些调整安排,以弥补未完成业绩承诺的不足。时任财务总监梁喜华负责具体实施。

  证监会认定佳电股份2013年-2015年连续三年年度报告虚假:*ST佳电通过少结转佳电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少计销售费用等方式,调增2013年度利润总额1.58亿元,调增2014年度利润总额3994万元。2015年,佳电股份将前期调节的利润从2015年1月份开始逐月分期消化,直至全部转回,2015年累计调减利润总额1.98亿元。因*ST佳电的这一系列行为违反了《证券法》对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最终受到证监会的顶格处罚。

  证监会决定对佳电股份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而时任*ST佳电董事长兼总经理赵明因组织、策划佳电股份信息披露违法且情节较为严重,时任董事、财务总监梁喜华因参与、实施佳电股份信息披露违法且情节严重,被证监会认定其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证监会对赵明、梁喜华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20万元罚款;对20名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罚款。同时对赵明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梁喜华采取3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证监会对*ST佳电进行立案调查期间和作出处罚之后,公司多位高管离职。去年8月份,*ST佳电发布公告称,公司监事常忠辞去了其在公司的一切职务。一个月后,*ST佳电董事长张英健向公司董事会提交了书面辞职报告,除了董事长的职务,其一并辞去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

  近日,*ST佳电还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陆续收到独立董事贾绍华、胡凤滨、孙传尧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上述3名独立董事辞职后,公司独立董事人数将少于董事会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就在证监会对*ST佳电案进行通报的同一天,公司董秘王红霞再次辞职离去。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离职的*ST佳电三名独立董事及董秘,均在本次公司违法违规事件中被认定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且受到证监会的相应处罚。

  或面临股民诉讼潮

  业绩将再承压

  实际上,在遭到证监会处罚的之前,*ST佳电已陷入连年亏损的困境之中,为保壳2017年盈利显得至关重要。

  *ST佳电发布的2017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已实现扭亏为盈。此后,公司公布的2017年三季报显示,*ST佳电三季度净利润为5281万元,增长率为119.23%。不过,公司的资金流并不乐观,报表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15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19%。

  虽然外界普遍认为从*ST佳电三季报来看,公司有望在全年实现盈利,但其接下来或将因诉讼而再面临业绩压力。

  目前,证监会对*ST佳电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已调查完毕,且作出处罚。“*ST佳电将面临受损股民集体诉讼赔偿,且索赔金额的规模将很大,公司将面临重大压力,甚至影响公司2018年整年利润。”业内律师认为。

  《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多名律师表示,其正在为百余名股民代理向*ST佳电索赔。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臧小丽律师表示:“2017年度被爆出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并非只有*ST佳电一家。证监会对*ST佳电的罚单落地,意味着受财务欺诈影响的*ST佳电投资者可以起诉索赔了。已有几十名投资者主动联系律师,要求加入索赔队伍。”

  臧小丽告诉记者,凡在2014年4月22日至2017年4月8日期间购买*ST佳电,且在2017年4月8日之后继续持有或卖出存在亏损的投资者,均可依法向法院提起索赔诉讼。

  当前,监管部门在资本市场的处罚力度加强,同时监管部门不断强调要提升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而真实披露信息是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准的基石。但现实状况是,仅2017年就有多家上市公司爆出财务造假的丑闻。

  据臧小丽不完全统计,在2017年间因为财务数据披露不实,自认造假或者已被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上市公司至少有十多家,包括嘉寓股份、鞍重股份、澄星股份、中水渔业等。这些涉嫌财务违规的上市公司,均有投资者加入索赔维权队伍。

  臧小丽表示,*ST佳电的投资者索赔诉讼现在条件已经具备,投资者委托律师正式向法院递交起诉资料会在2018年春节后进行。证券日报  贾丽

补贴没了 盐津铺子靠啥保收

 近日,盐津铺子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江西盐津铺子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盐津”)于2017年12月27日,收到修水县工业园管委会政府补助资金约877.05万元。

  2017年10月25日,盐津铺子发布2017年三季报,预计2017年归母净利润下跌幅度为12.44%至24.16%。

  在净利润下滑预期下,金额达盐津铺子2016年净利润的10.24%的政府补助可谓一场“及时雨”。

  但《国际金融报》记者调查发现,盐津铺子的部分政府补助或难以持续,未来业绩将面临较大的下滑风险。盐津铺子将如何应对利润方面的多重不确定性?

  政府补贴难持久

  盐津铺子业绩的下跌风险首先来自于政府补助的非持续性。

  2017年12月25日的公告显示,盐津铺子自2017年1月1日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及子公司累计收到20笔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合计约为2580.09万元,相当于公司2016年净利润的30.12%。

  加上前文提及的877.05万元,盐津铺子2017年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至少达3457.14万元。

  除掉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外,盐津铺子还存在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例如2016年,盐津铺子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期初额约为1867.84万元,本期新增补助313.45万元,本期计入营业外收入约为156.7万元,期末余额约为2024.59万元。

  另外,盐津铺子2016年年报显示,2014年至2016年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在减去所得税影响前分别约为1033.85万元、2330.3万元、2529.75万元。而盐津铺子当期的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4834.89万元、6544.39万元、8565.65万元。

  政府补助对盐津铺子的利润而言并非小数目。

  经初步统计,盐津铺子2017年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中,修水县范围内的政府补助约为2751.98万元(其中修水县工业园管委会发放了约为2700.68万元),占总补助3457.14万元的79.6%。

  修水县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陈宜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修水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为发展经济,引入了盐津铺子等企业。根据修水县委县政府对龙头企业的奖励政策,盐津铺子可获得四年补贴(市场推广和产品研发等方面补贴),即从盐津铺子落户的2015年补贴到2018年底。”

  陈宜佳对记者表示,除了上述补贴,企业生产建设过程中,盐津铺子员工住宿问题,县政府在公租房和廉租房方面也给予了扶持政策。

  那么在2018年后,盐津铺子还能享受政府补贴吗?

  陈宜佳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我所了解的情况是2018年以后可能不再补贴了。”

  投入产出比尴尬

  依赖政府补贴的同时,盐津铺子自身业绩和利润处于下滑趋势。

  2017年2月8日,盐津铺子登陆深交所,盐津铺子上市后的首份中报显示,营收3.67亿元,同比增长11.52%,净利润却同比下滑11.16%至4684.81万元,这意味着盐津铺子刚上市半年左右业绩就滑坡。

  盐津铺子董秘胡祥主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市场费用投入加大、原料成本上升及公司上市后管理层面的改革等。”

  “2016年后,包装材料涨价,连锁反应到下游的食品企业。而盐津铺子的产品绝对数量在市场上并不占主导优势,缺乏与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品牌营销专家路胜贞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在路胜贞看来,2017年全国榨糖厂多数停产,白糖(盐津铺子食品主要原料之一)供应紧张,助推了白糖价格的上涨。包材、原料供应商提价后,盐津铺子的成本迅速上升,削弱了盐津铺子的盈利能力。

  盐津铺子2017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盐津铺子营业成本1.9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62%,销售费用1.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35%,管理费用2905.8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8.72%,财务费用117.1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1.4%。

  对此,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盐津铺子2017年在华中、华西、华北地区的商超渠道进行拓展,投入了大量营销费用,但去年盐津铺子的竞品增多且表现强势,同时盐津铺子自身还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新单品,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公司产品对新兴市场的吸引力,最终导致投入大产出小。

  据记者了解,2017年盐津铺子竞品增多,其主力产品豆制品等虽然市场份额占比较大,但目前在商超渠道的发展受到四川同类品牌的挤压。其他如面包、薯片、饼干等主力产品受到乐事、可比克、上好佳等广告型品牌的围堵。此外,新增的小香肠、牛肉干、牛板筋等品类虽然有一定增长,但增速多停留在财务技术层面。

  战略定位专家徐雄俊则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电商布局上的落后也是盐津铺子业绩下滑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2014年起,盐津铺子开始借助天猫、京东、一号店等电商平台进行销售,通过全资子公司盐津电子商务管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销售。但去年“双十一”,盐津铺子线上电商的销售额仍未突破1000万,相比之下,三只松鼠去年“双十一”的线上销售额达到5.22亿元。

  尽管电商仍是短板,盐津铺子却未透露出想要大力发展电商的意愿。

  “盐津铺子的销售模式主要为商超系的直营模式、经销商系的分销模式和少量的自营以及电商模式。目前盐津铺子55%的营收来自商超自营,电商只是辅助补充。”胡祥主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未来会协调发展电商的规模和效益,不会走烧钱扩规模的路子。

  不过,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电商是休闲食品的一个核心渠道,如果不把电商这块短板补齐,盐津铺子很难改变利润下滑的现状。

  路胜贞则认为:“精耕品牌也是盐津铺子改善现状的重要出路。盐津铺子的产品基本齐全,涵盖了凉果蜜饯、豆制品、肉制品、坚果炒货、休闲素食等品类,但是目前主力产品单薄,盈利基础主要依赖2015年前后爆发的休闲食品红利。如今休闲食品进入了良莠不齐的抢位时代,渠道、产品进入无缝隙竞争阶段,这个时期,谁的品牌性格鲜明,谁将占领市场。” 国际金融报  邹煦晨

免责声明: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创作者看到,欢迎联系“中国资本联盟”认领(可发邮至:cacnorg@163.com或直接在公众号留言),如觉侵权,敬请通知“中国资本联盟”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平台微信公众账号:CACNORG。(投稿、商务合作(微信号:ccuorg)、各金融资本机构人员招聘信息(要求合法正规金融资本机构、招聘信息要全面真实、平台免费发送。)发送邮箱:cacnorg@163.com

《华夏资本联盟》官网正在升级中,敬请期待!:www.ccuorg.com

更多金融资本资讯,案例、法规、分析、干货、PE/VCIPO、并购重组、银行、证券、信托、债市、项目融资、资产管理、资产证劵化、风险管控、融资租赁、小贷、保险、财富管理、互联网金融、创业孵化等,学习、交流,尽在《华夏资本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