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历史没有什么不同



格力涨停了。时隔两年,在房地产、金融和家电一众蓝筹股的推动下,上证指数再次站上3500点。

 

价值投资者扬眉吐气,分析师们也早已给市场的风格转换找出一万种理由:监管风格转变、境外投资者进入、蓝筹股业绩修复……分析过去,当然头头是道。

 

可我们更关心的是,这样的风格是否还会持续,小盘股的春天又要等待多久?

 

今天有个小伙伴跟我说,历史上也曾经观察过多次大盘股和小盘股的风格转换,根据统计,大盘股强势的转换周期可能会持续2年到2年半,问我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我想起了那个故事。

 

一个农场里有一群火鸡,农场主每天中午十一点来给它们喂食。火鸡中有一只聪明的科学家,一直观察了近一年都没有例外,于是它发现了自己宇宙中的伟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点,就有食物降临。”它在感恩节早上向火鸡们公布了这个定律,但这天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归纳法有的时候非常有效,有的时候却又带来不可思议的荒谬。

 

回到上面的问题,在归纳出2年至2年半风格转换的结论后,应该回头分析,这段时间内究竟是什么发生了变化,才导致风格的转换呢?

 

万物必有因。

 

先来回顾一下最近十年中,几段典型的蓝筹白马股跑赢中小股票的阶段。

 

1. 2011初-2012年末

2011年开始,创业板陷入上市后的首个低潮期,一直持续了2年。同一时期,白酒股走出了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如果不是2012年11月的塑化剂事件,或许那波行情能够走得更长久。

 

2. 2014年11月-2015年1月

在2015年的大牛市爆发之前,先爆发了由金融、白酒等领涨的蓝筹行情,同一时期,创业板和中小股票的涨幅远远落后于权重。

 

3. 2017年初至今

一次最为持久的风格转换,白酒、家电、金融引领的蓝筹板块取得了惊人的涨幅,同期创业板和中小股票普遍下跌。

 

看到上面这几个时段,如果对金融市场又比较熟悉,应该已经会隐隐感到点儿什么。我们来看一张图:

 

                                             

 

这是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3个月利率的变化图,它是市场资金的拆借成本,反映了市场中资金的紧张程度:利率高的时候,表明市场上钱紧。

 

如果你还没察觉到什么,那让我把三个蓝筹跑赢中小股票的阶段在图上标出来。

 

 

没错,在市场资金紧张的时候,蓝筹容易跑赢中小股票。

 

为什么?

 

凡是涉及买卖的问题,都可以从供应和需求两方面来分析。在证券交易中,供应是股票,需求事资金。

 

先说股票。

 

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市场资金紧张的时候,金融机构会首先收缩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中小企业更难拿到钱,能拿到的钱的成本也会大幅提高。相比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会更多的考虑和大型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给予大型企业足够的信贷保障。

 

没办法,现实的世界都看脸。

 

货币收缩是为了给经济降温,在降温的寒潮之中,永远是春江水冷鸭先知。中小企业是鸭子,大企业才不当。

 

由于规模小,中小企业本身业绩的波动性就大,在降温之中,其利润增幅的下降程度,也往往高于大型企业。

 

所以你可以看到,在2012年,创业板企业利润增速曾跌至底谷,2017年相比前一年也有明显下降。

 

也就是说,在政策收缩的调控期,中小股票的质量相对变差了。

 

再说资金。

 

市场资金紧张,利率提高,资金被具有更高利率的固定收益产品分流,对证券市场索要更高的安全边际。

 

这时候,虽然想象空间更好,但估值更高,安全边际更差的中小股票,就成了资金首先退潮的海滩。

 

也就是说,在资金紧张的时段,资金有动力从中小股票上收缩。

 

显然,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市场的资金紧张,对中小股票都是十分不利的局面,它带来中小股票的业绩下滑,带来市场估值的下降,在戴维斯双杀之下,好像就要永无翻身之地。

 

然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无论是2013年的创业板,还是2015年的中证1000,每一次,当市场资金重获宽松之后,中小股票都迎来了持续而涨幅巨大的上升浪。

 

当前,美联储开启的加息周期,推动全球货币转向收缩。央妈成熟了,不再玩升准加息的游戏,但市场化的调节手段层出不穷。

 

货币紧平衡,金融去杠杆。

 

站在当下,我们似乎还看不到一丁点儿货币宽松的影子,中小股票的春天,可能还需要等待很久,但那一天总会来临。

 

现在,我会开开心心的拥抱蓝筹股,因为行情所向,赚得开心。并没必要提前埋伏中小股票,承担左侧交易的苦楚。

 

但A股的美股化?蓝筹股将变为价值投资的永恒?对不起,我不相信。

 

一旦货币转向宽松,中小股票必将凤凰涅槃,风格转换仍将重来一次。

 

这一次,历史并不会有什么不同。



趋势模型指标

这一次,历史没有什么不同

这一次,历史没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