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不会更紧,债市拐点在望——海通债券每周交流与思考第253期

重要提示:

本微信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先阅读本文最后的免责声明。



货币不会更紧,债市拐点在望——海通债券每周交流与思考第253期



货币不会更紧,债市拐点在望——海通债券每周交流与思考第253期(姜超等)

观 点

 

上周(1月22-26日)债市震荡,国债利率平均下行

3bp

AAA

级、

AA

级企业债和城投债收益率平均上行

1bp

2bp

3bp

转债指数上涨

3.88%

货币利率回落。

18

1

月至今,

7

天回购利率

R007

均值为

3.23%

,存款类金融机构

7

天回购利率

DR007

均值为

2.83%

,均比

17

12

月明显回落,而且两者均为

17

年下半年以来的最低值。而且从历史表现来看,过去

8

年中有一半年份的

1

月货币利率要高于或者持平于上年

12

月,这说明

18

1

月的货币利率回落不完全是跨年效应可以解释的。

银行超储率回升。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银行间流动性改善,尤其是标志性的银行超储率出现了明显回升。根据我们的测算,

17

年的银行超储率均值仅为

1.3%

,与

11

年基本相当,为过去十七年的最低值,这意味着

17

年银行流动性普遍偏紧。但我们估算

18

1

月的超储率在

1.6%

以上,显著高于

17

年同期以及全年平均水平。

货币回归中性。

在金融危机以后,除了

08

09

年中国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余年份均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在央行实际操作当中,事实上过去

7

年的货币政策时松时紧。而在本轮货币政策周期当中,自从

16

年下半年起货币政策实际上在持续收紧,而我们认为

18

年以来的货币政策正在逐渐回归中性。

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

从历史表现来看,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与经济基本面走势基本相关,而且略滞后于经济的变化。本轮经济增长的回升始于

15

年末、

16

年初,而央行从

16

年下半年开始逐渐收紧货币政策。而进入

17

4

季度以后,从进口、消费增速的下滑,以及财政增速的跳水,重卡、铁路货运量增速的转负等来观察,经济增长的高点明显已经过去,下行压力逐渐加大。

通胀压力有限。

而从通胀的表现来看,虽然市场担忧

18

CPI

将有所回升,但从

17

年来看,

CPI

仅为

1.6%

,比

16

年的

2%

明显回落,而

17

年的货币利率大幅走高,源于

17

年的

PPI

-1.3%

大幅飙升至

6.3%

,导致

GDP

平减指数从

1.2%

升至

4%

。而从

17

年末以来钢价、水泥价格等持续下跌,我们预测

18

年的

PPI

将回落至

3%

以内,而

CPI

也不会超过

2.5%

,因此综合来看

18

年的

GDP

平减指数有望降至

3%

以内,这意味着市场整体的通胀压力将小于

17

年。

汇率由贬转升。

此外,

17

年初货币利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民币贬值预期强烈,因而央行被迫跟随美国加息。但是

18

年以来美元继续贬值,而人民币兑美元急剧升值,过高的人民币汇率不利于国内出口,因而央行跟随美国加息的压力已经大幅减弱甚至消除,未来中美货币政策有望逐渐脱钩。

防风险重监管。

目前央行实施的是双支柱的货币政策框架,从年初以来各项金融监管政策的实施来看,宏观审慎管理的框架在进一步推进,这意味着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主要通过加强金融监管来实现,而且其效果将越来越明显。与此相应,央行货币政策也有望从防范金融风险的副业中逐渐淡出,回归管理经济、通胀运行的主业。

因此,综合经济、通胀、汇率、金融监管等各方面的因素来分析,我们认为

18

年以来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已经由实际偏紧回归中性,因而

18

年的金融市场流动性也有望好于

17

年,对于债市而言,这意味着年初以来短债的上涨只是一个开始,债市的拐点已经渐行渐近。

一、货币利率:资金短期宽松

1

)资金面缓和。

在央行前期加大资金投放以及本周定向降准实施影响下,资金面呈现宽松迹象,央行为此收紧资金投放,上周央行逆回购投放资金

5000

亿,逆回购到期

8200

亿,

MLF

到期

1070

亿,整周净回笼

4270

亿,资金利率小幅下行。具体来看,上周

R007

均值下行

32BP

3.23%

R001

均值下行

30BP

2.65%

2

)高层表态顶层设计。

中财办主任刘鹤在达沃斯发表讲话,重申十九大会议精神,指出中国经济未来将围绕一个总要求(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一条主线(供给侧改革)、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展开。并指出未来争取

3

年左右时间,控制宏观杠杆率,对大国货币政策外溢效应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给予高度关注,此外还提出在

18

年将会推出新的改革开放举措。讲话中透露了未来政策不会为追求速度而强刺激,为配合控制杠杆、应对大国政策外溢,国内政策仍有可能长期保持中性。

3

)进入节前资金最宽松期。

从历年春节前

30

天资金面利率走势看,未来一个多星期是资金面最宽松时刻,近期央行在资金投放上也印证了这点,短期资金面维持宽松状态。

 

二、利率债:交易中短久期

1

)上周债市上涨。

上周受资金面宽松、一级招标结果不错等因素影响,长短端利率纷纷下行。具体来看,

1

年期国债收于

3.52%

,较前一周下行

4BP

10

年期国债收于

3.94%

,较前一周下行

4BP

1

年期国开债收于

4.27%

,较前一周下行

8BP

10

年期国开债收于

5.08%

,较前一周下行

5BP

2

)一级需求不错。

上周记账式国债发行

500

亿,政金债发行

670

亿,地方债无发行,利率债共发行

1170

亿元、环比增加

230

亿元,净供给

-543

亿。认购倍数整体较好。同业存单发行

5524

亿元,环比增加

2842

亿元,净发行

1067

亿元。股份行

3M

存单发行利率下行

2BP

3

)交易中短久期。

在数据真空期,各种关于

1

月信贷额的信息满天飞,监管在年前也将处于相对平稳状态,再叠加年初配置行情,近期债市做多情绪略有抬头。后续仍需关注融资趋势以及通胀走势,短期可以配置

3

年期以内的高等级企业债和利率债,享受货币利率短期宽松带来的机会。

 

三、信用债:信用利差仍趋上行

1

)信用债收益率上升。

上周信用债收益率小幅上行,信用利差主动走扩。整体来看,

AAA

级企业债收益率平均上行

1BP

AA

级企业债收益率平均上行

2BP

,城投债收益率平均上行

3BP

2

)债转股落地或将加速

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实施中有关具体政策问题的通知》,提出允许实施机构发起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债转股落地速度或将加快,预计主要以私募基金对接项目的形式开展,利于企业降杠杆。转股债权以银行贷款为主,未包括债券类债权,而债转股对信用资质提升有利,可关注债转股企业债券的交易性机会。

3

)交易所推出三方回购。

上交所上周推出三方回购,现有的交易所质押式回购中,目前新发债券只有债项

AAA

、主体

AA

及以上的才能入库,而三方回购放开了担保品范围,低等级信用债、私募债也被纳入,折扣率设定上也宽松很多,此举有利于提高低等级信用债的流动性。但影响或有限,一是目前已有质押式协议回购;二是货币基金等资金融出方对低等级和私募债等作为质押品有限制。

4

信用利差仍趋上行。

刘鹤达沃斯论坛讲话中提到,

刚性兑付

隐性担保

的市场预期正在改变,这对防控金融风险创造了重要的心理条件。由此看来,资管新规意在打破资管产品的刚性兑付,地方政府债务规范化则是为了弱化城投债务的隐形担保预期,如中央强调对地方债务不兜底,云南等地在省两会上表态不会为州市县债务埋单。自

17

10

月以来,信用利差已上行约

50BP

,而刚兑打破和隐性担保的弱化都意味着信用风险上升,信用利差上行趋势仍将延续。

 

四、可转债:攻守兼备

1

)指数放量大涨。

上周中证转债指数上涨

3.88%

,日均成交量大幅上涨

111%

;同期沪深

300

指数上涨

2.24%

,中小板指上涨

1.52%

,创业板指数上涨

5.13%

。个券

57

4

跌,正股

48

13

跌,嘉澳转债和嘉澳股份停牌,

4

支转债上市,我们建议关注的众信转债涨幅居首(

11.5%

),另外国祯转债(

7.5%

)、航电转债(

7.4%

)、吉视转债(

6.5%

)和中油

EB

6.0%

)涨幅居前。

2

)两支银行转债发行。

上周无锡转债(

30

亿)、江阴转债(

20

亿)发行,再升科技(

1.14

亿)过会,景旺电子(

9.78

亿)、横河模具(

1.4

亿)回复了反馈意见,招商公路(

50

亿)、凯龙股份(

5.5

亿)公布转债预案。

3

)四支转债上市,关注低吸机会。

东财转债(

46.5

亿)将于

1

29

日(周一)上市,按照

1

26

日转债平价

119.7

元、

5%

左右的转股溢价率,上市价格中枢

126

元左右。迪龙转债(

5.2

亿)将于

1

29

日(周一)上市,按照

1

26

日转债平价

93.56

元、溢价率

8%

左右,上市价格

97-105

元之间,中枢

101

元。天康转债(

10

亿)也将于

1

29

日(周一)上市,按照

1

26

日平价

102.42

元、溢价率

6%

左右,上市价格

102-115

元之间,中枢

108.5

元左右。万信转债将于

1

30

日(周二)上市,按照

1

26

日平价

106.33

元、溢价率

5%

左右,上市价格

107.6-115.6

元之间,中枢

111.6

元左右。

4

)攻守兼备。

今年以来转债指数大涨

9.5%

,源于股市上涨、机构年末转债仓位较低、转债发行放缓,供需格局短期改善带动增量资金流入,转债市场估值修复(尤其是低价债性券)。当前转债估值仍处低位,年前供给压力可控但仍需重视(大型银行转债发行尚有时日,但不排除规模较大的公募

EB

发行),低仓位投资者仍可布局。从个券来看,建议适当获利了结部分高价转债标的(有赎回条款、处于转股期、绝对价格在

130元

左右),更多关注攻守兼备的混合偏股型转债。



免责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