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青蛙身份曝光:其实你养的是自己!
大学生的思想国
编辑 | 刘金凤
继跳一跳、恋与制作人后,又风靡朋友圈的一款佛系游戏“旅行青蛙”横空出世,操作简单到爆炸,所以被归为“
佛系
”最佳,收割院子中的三叶草给“蛙”换吃换喝换穿换拿,偶尔还要热情款待下那蹭吃蹭喝的“梅梅”,瓜蛙子则是吃饱了看书、醒了旅行,穷游中还能交到好朋友,比如“小耗几”“发福碟”“大胖蟹”等等,所以火爆程度用一句话形容可谓是“忽如一夜春风来,蛙蛙儿子玩得嗨”。
这游戏之所以让人欲罢不能,大概是因为游戏中有自己的情感寄托,换一种形式来讲,大概我们都是只“蛙”。
“蛙”是父母眼中的自己
这游戏中最戳人软肋的莫过是,你不知道蛙什么时候回来,不知道它旅途中发生了什么事,遇见了什么人,它不在的日子会寄回明信片告诉它去了哪里、认识了什么朋友,回来的时候也会带一些特产,好像是在告诉你,它虽然出门在外但是却一直惦念着你。
这就像是我们自己,带着父母买的东西出去闯,在外总是惦念家里,给父母打电话发视频让他们放心自己,回家时候也要准备最好的礼品孝敬他们,然而回到家以后却只顾做自己的事情,与父母没有交流。父母眼里,你出去了他会想:我的娃去哪了呢?冷不冷饿不饿?有没有受欺负?什么时候回来?不知道回来会给我买点什么?然而娃回到家后虽然毫无交流,但是这寂静却也让父母安心。游戏玩着玩着就懂了,原来为了一个人的牵肠挂肚,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蛙”是社会缩影中的自己
耀眼的霓虹灯下,闪烁的光却映着一个个城市焦急赶路的人们,面对着生存下的种种压力,面对着人际交往的种种复杂,想抗争却没有勇气,也不曾拥有拿来任性的资本,渺小而孤独。太多人只想也只能把一切诉诸于个人心理、虚拟空间,尽量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变得开心起来,但是表面上那种怡然自得背后,却又不时地流露出某种苦涩的孤独感。
“怎么还在看书?你快出去旅行啊,都在家待了一天了!”
“不要再吃啦!吃吃吃就知道躲在家里吃,人家的蛙都出去浪,你别是有自闭症啊!”
这种呼告,某种程度也可以用在我们自己身上,不少一个人生活的年轻人,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空巢青年”。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孤岛,有时候很想彻底逃离,可发现最后无非是换个地方,又开始新一轮的更广阔的孤寂。生活的不如意在精神上烙印了“空巢感”“无归属感”两个词。这时的人就像是独居的蛙,虽然有着一个人的清净和自在,但却也背负着一个人的孤独、苦闷和自怜。孤独的拿上背包旅行,孤独的面朝大海,
人与蛙: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但是能慢慢的吃着喜欢的食物,看书睡觉旅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个性。
“蛙”是想象中的自己
蛙总是很规律的生活,吃饭看书旅行交友,突然间感觉,我们养的其实都是理想中的自己。一年又一年的漫长日子里,总是习惯给自己定无数个flag,早点睡觉不熬夜、晚餐少吃要减肥、每周要看一本书、假期结伴去旅行。我们希望自己可以一动不动的耐下性子好好看书,我们希望游览世界各地,结识各种朋友,然后一起拍照留念。
其实我们都希望自己可以活得很充实,所有时间都拿来做一点事,不受父母控制,来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想回就回想走就走,回家还能吃到妈妈准备的大餐。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大概就是这样,生活再苟且,每个人心中仍然有一个“诗与远方”的梦想,如果理想被现实束缚,那么这只蛙刚好代替我们去实现。
不被世俗功利的目标所累,不为繁华的人际关系所束缚,安安心心的做一个爱读书爱旅行的好青“蛙”这是多少人羡慕不已的事情,所以即便花光家底一无所有,也要成全那份旅行远方的梦。
蛙蛙的孤寂
对蛙蛙的牵挂
为蛙蛙的不惜一切
都是因为某个人格与蛙的契合
情感的牵绊
经历的渴望
陌生的孤独
诗与远方的梦想与说走就走的洒脱
无论此刻的你在哪种状态之下,过着怎样的生活,都希望你能
一直吃着自己喜欢的食物,看着自己喜欢的书,拿起背包迈向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远方,愿你有说走就走的勇气,四处奔跑的不羁,更愿你出发时被深情地挂在心上,归来时能享受到味蕾上的温情。
图片与部分素材来自网络。
2018年中国大学生保险社会责任行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报名进行ing...
快点进下方 原文链接
- 你知道吗?哪些标志证明她们的“特殊”身份!
- 生意伙伴扮演普通人相亲被拉黑,后来女生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哭了
- 广东清远垃圾收集点火灾死亡人员身份查明
- X1、2系旅行车算不算“假宝马”?
- 用了下谷歌翻译,是时候来一场说走就走了旅行了....
- 【春节自救指南】旅行“呱呱”们收下,不谢!
- 引导游客文明旅游 旅行社把好“三道关”
- 去旅行前不妨先马克这些咖啡馆
- 日本的旅行青蛙在国内爆红 但网易的一款游戏却已经成功打进日本
- 侍女身份的苏麻喇姑,为什么死后康熙要按嫔礼安葬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