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代战!中美可共同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以和代战!中美可共同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对,你要找的就是这篇文章啦,傻大方资讯小编为了帮你找到这篇文章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
正文开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备豫不虞,为国常道”。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有关“中国威胁论”的杂音不时在西方响起。其中,具有理论色彩的“修昔底德陷阱”一说颇为引人关注。今天,经济日报推出打好风险防范战略主动战第二篇《以和代战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其含义,客观辩证看待大国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更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名词解释:何谓修昔底德陷阱
2000多年前,古希腊曾爆发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给斯巴达造成的恐惧,斯巴达必须回应这种威胁,因此引发了这场战争。这种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之间必有一战的逻辑,被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作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个专有概念,从国际关系理论来说,“修昔底德陷阱”表明了一种安全困境,即在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形势下,每个国际行为者都担心被其他行为者侵害、占领或消灭,因此为了安全就要增加权力;但对方也会增加权力以应对威胁,若两个行为者无法调控分歧,那么只有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根据一些西方学者的统计,在1495年至1975年间,欧洲共发生了119次大国战争,其中崛起大国与霸权国同时参加对立双方作战的战争有64次,占全部大国战争的54%。这些西方学者从历史考察中得出了“新兴崛起大国与现存霸权大国之间战略冲突不可避免”的结论。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有些人以这一旧逻辑来观察中美关系,认为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也有可能掉进“修昔底德陷阱”。其实,这是对中国大国关系的一种误读。过去,大国关系对抗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各方都想建立或维护以自己为中心并在其中占优势和主导的国际秩序。今天的世界发展出现了新特征,要避免大国之间、大国集团之间的冲突和战争,就必须处理好尊重现有国际秩序与构建新国际秩序的关系,放弃以往要么完全推翻现有秩序另起炉灶、要么固守陈规的旧思维。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有关“中国威胁论”的杂音不时在西方响起。一些人把古老的“修昔底德陷阱”作为“中国威胁论”的理论依据。对此,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人员采访的多位国际关系专家认为,中美可以打破国际关系的“铁律”,避免大国争霸,共同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世事变化——
旧学说是否适用新格局
“修昔底德陷阱”这一2000多年前的学说,被很多人认为依然是当前国际关系的“铁律”,这种看法站得住脚吗?斯巴达和雅典争霸的一幕会再次上演吗?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认为,今天的世界发展出现了新特征,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关联,这不仅大大弱化了大国对抗的意愿,更显著降低了彼此发生冲突和战争的风险。“尽管大国之间依然有矛盾和竞争,但是引发正面冲突的条件和环境都变了。人类也在不断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总结了历史经验,非常具有时代先进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认为,“修昔底德陷阱”学说的历史背景是欧洲城邦时代,与当前的历史环境完全不同,不适用于当今世界。“那个时代是资源驱动的,各国都要争夺有限的资源。今天的世界是创新驱动发展,只有各个国家加强合作,才能推动创新,取得更大发展。”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表示,当前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国之间有很深的经济依存关系,降低了爆发全面冲突的可能。此外,联合国等多边机制在调节国际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避免了大国全面冲突的可能,同时人类理性也在不断取得进步,使用非战争方式解决问题正在成为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的想法。这些因素都与其他历史时期大国之间面临的情况有所不同。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美国政治研究室主任张文宗认为,中美间“修昔底德陷阱”这一命题的提出,是随着冷战后中美两国间实力差距的不断缩小而浮现的。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与作为守成大国的美国之间确实存在结构性矛盾。中国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美国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中国在经济上超越美国的宣言书。当前,美国特朗普政府提出重振美国,让美国重新伟大,中国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强国战略,“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两国的结构性矛盾”。美国政府最近发布安全报告,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者、战略对手。“修昔底德陷阱”已成为当前国际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也印证了中美间“修昔底德陷阱”存在的客观性,中美竞争性的加剧或将导致两国关系“滑落陷阱”。
国际热议——
中美关系举足轻重
张文宗认为,各国国际关系学者对于中美关系走向均高度关注。中国与美国是国际关系中的“大象”,举足轻重,中美两国间无论是联手或“闹掰”都会对各国产生深远影响。由于各国的国家利益不同,各方对中美关系走向的期待也不一样。一方面,美国的重要盟国希望中美间的竞争更激烈些,这样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提升美国对其战略需求。另一方面,国际社会既不希望中美关系走得太近,也不希望彻底“闹掰”。如果中美关系交恶,由于地区经济一体化、中美经济深度“捆绑”等因素,相关国家无法从中受益,结果只能是一损俱损。万一中美关系掉进“修昔底德陷阱”,“这将是国际政治的悲剧,是中美战略界的失败。中美领导层、战略界、舆论界和民众都不希望中美关系以爆发战争的形式收场”。
阮宗泽表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和”的基因,当代中国的发展也是以和平为基调的。“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平不仅蕴含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基因中,也是当前中国所追求的处世之道。中国提出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乃至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都是这种基因的体现。”
“‘修昔底德陷阱’是西方文化体系的产物,是以西方中心论为基础的,以西方二元对立的话语体系构建起来的。中国是独立自主的文明古国,与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乃至思维方式都不一样。”王义桅说,中国的周边环境复杂,也决定了中国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才能实现更大的发展。“从任何方面来说,中国都不存在争霸的可能,所以要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主要在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怎么想、怎么做。”
避免误判——
战略沟通必不可少
2015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发表演讲时说,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那么,哪些战略误判可能导致“修昔底德陷阱”?阮宗泽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大国之间一旦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是对在西方世界中依然处于主导地位的国际关系零和思维提出的警告。“习近平主席希望他们能够与时俱进,转变自己的国际关系思维。中国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深刻影响着国际格局,也影响着其他国家的对外政策,习近平主席提出这个问题,正是表达了中国的态度。”
“战略误判首先就是美国看到中国崛起,就要围堵中国,把中国当作竞争对手。中美两国确实有竞争关系,但是这种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而是谁能领导21世纪经济新业态的竞争,是谁能推动21世纪全球共同发展的竞争。”王义桅说,如果说美国有敌人,也不会是中国,而是对于世界发展和创新的无视。美国需要警惕的不是中国,而是其他形形色色可能出现的问题。
张文宗认为,中美在军事、经济、意识形态和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基础有助于跨越陷阱。军事上两国都是核大国,都拥有摧毁对方的能力,这遏制了双方的擦枪走火,同时两国军方在避免海上和空中意外摩擦等方面有具体的操作流程,较好地管控了潜在的军事冲突。在经济领域,美方虽有通过发动经济战削弱中方经济竞争力的冲动,但中美经济利益高度“捆绑”,每年5000多亿美元的贸易额,美方不会贸然行动,两国企业界都支持中美经济进一步融合。在意识形态领域,虽然双方在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但远远没有达到当年美苏争霸时意识形态战争的地步,中国如今的发展模式,还不构成对美国的威胁,中美完全可以做到“井水不犯河水”。同时,密集的人文交流,也缓释了两国间的潜在冲突。
吴心伯表示,对于大国关系来说,高层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比如,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保持了高频率的沟通,这种元首互动对于两国建立战略互信十分重要。中美关系走向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之间的互动效果如何。
王义桅表示,从当前来看,中美两国来往十分密切,已经形成了两国友好往来的现实基础。中美双边贸易额超过5000亿美元,中美相互留学生人数持续攀升,每天近1.5万人往来两国之间。人民热爱和平,两国友好的民意基础强烈。这些都是中美友好的基石,也是避免双方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有利条件。
“对于中国倡导的国际关系,美国国内有一些强硬的反华派很排斥,但是也有人认为要认真对待。应当进一步推动中美两国的人员往来,这对于两国关系和平相处十分重要,有助于改变各种成见。”阮宗泽说。
“两国要加强战略沟通,继续加深经济融合,军事层面开展更多交流,就重大敏感问题达成协议,在意识形态领域不要激化矛盾。”张文宗强调,中国在与美国打交道时,要把中国的政治安全、政权安全底线说清楚,要明确告诉对方,政治渗透、颜色革命、网络颠覆、分裂中国等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这有助于减少双方的战略误判,共同跨越陷阱。
声音
合则两利 斗则俱伤
作者 / 徐 麟
大国之间的战略误判,由此引发的猜疑、威胁和反威胁行动的螺旋式升级,是大国之间角力、走向对抗甚至引发战争,并最终被诱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根本原因。增强互信,减少战略误判,管控分歧,是跨越陷阱的关键。
中国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总数占全球的四分之一,经济总量占三分之一。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在世界事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美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不只是任何一国单方面的愿望,而是时代的呼唤,事关数十亿人的福祉,是整个地球村的福祸所依。这关乎全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需要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的正确选择,共赢才能通向更好未来。对此,中美双方有着高度共识。构建新时代的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法宝。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流淌的是和平的血液。历史上,中国曾经非常强大,但并没有称霸。郑和七下西洋,没有殖民一寸土地,相反给沿途国家带去了丝绸、瓷器和茶叶等中国物产,昭示的是和平发展的理念。近代以来,中国人蒙受内部战乱和外敌入侵的百年苦难,留下了极其惨痛的战争记忆,对和平充满着渴望,深知和平的宝贵和来之不易,异常珍惜和平发展的环境。
当前,中国人民与各国共建“一带一路”,通过和平发展实现民族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这向全世界发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中国不走霸权道路,和平是“一带一路”的基调和底色。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可见,和平已植入中国发展的基因。历史上,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大国,大多数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双方的不信任造成战略误判。中国高举和平发展旗帜,表明了中方的战略意图,有助于消除外界的误判。
中国不是雅典,美国也不是斯巴达。中国发展强大并不意味着美国的终结,两者并不是零和博弈关系,而是可以合作共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就经贸合作而言,中美间就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目前,中美双边贸易额超过5500亿美元,双向投资超过2000亿美元,中美经贸关系直接或间接支持了260万个美国就业岗位。党的十九大已作出战略部署,中国将继续实施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这将推动中美经贸合作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宽领域迈进。美国总统2017年访华期间,两国签署的商业合同和双向投资协议总金额就超过2500亿美元。诚然,经济上相互依赖并不能保证避免冲突,但确实是阻止冲突的重要力量。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北京坦言:“美中关系是伟大的关系,美中合作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太平洋足够宽阔,容得下中美两国的共同发展。美国领导人多次强调,欢迎一个强大、繁荣、稳定的中国。中美两国元首不久前在北京达成共识,双方要按照确定的方向,规划中美关系发展路线图,就重大敏感问题增信释疑,管控分歧。中国和美国之间互信的增加,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认同,有助于减少对中国的战略误判,有利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其他人都在看
?好消息!2018社会招聘启动,经济日报正虚位以待
?证监会重拳出击治乱象,专治各种“不服”!
?任泽平:为何越来越多的人看好中国经济
?这些人将会多一笔收入!快来看看有没有你?
编辑 / 武亚东
来源 /
经济日报(采访人员徐惠喜、袁勇、张頔)
- 朝鲜拉拉队红色制服出席韩朝共同发展特别展
- 春节精选:中美目前真实差距的9个真相,大国崛起从认清差距开始
- 七家英国公司组建数字货币行业组织Crypto UK 共同构建
- 【转发】@全体市民:为了共同的“泰州蓝”,我承诺!我接力!
- 菲外长:积极寻求与中国共同勘探南海
- 中国和菲律宾将商讨如何共同开发南海油气资源
- 外媒点评未来战争:中美\"灰色竞争\"应校准以免误判
- 美学者:中美经贸关系前景堪忧
- NBA全明星赛巧遇中国年 中美篮球人包饺子度除夕
- 桂林会战:中日军队血战七星岩,为何中美空军都不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