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哪里才能找到真实的许家印︱老板速写No.12

到哪里才能找到真实的许家印︱老板速写No.12

文︱大编辑H

 

1

st

1958 年生,河南;次年,母亲去世。

18 岁时,仓促间没通过刚恢复的高考,于是参加了第二年的补考,数理化成绩突出,总分位列全市前三。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钢铁厂,第三年就升为车间主任。

十年后,加入「92」下海大潮,来到深圳。四年后(1996 年)创立自己的公司;2009 年在香港上市,其大型住宅项目分布在全国 120 多个城市;次年成立足球俱乐部。

在刚过去的 2017 年,公司销售超过 5000 万,这个出生于中国乡村的「半个孤儿」,在福布斯排行榜上超过二马,成为中国新首富。

2

nd

学霸,穷小子逆袭,92 派……这份履历,难道不够分量打动人吗?那么为什么,当这份履历被归档到「许家印」这份文件中,就被加上了一层不那么讨人喜欢的滤镜呢?

其他标杆人物具备的经历,他也不缺。吃过苦,也吃得起苦:「初做业务员的时候,他在朋友家的走廊住了 3 个月。一年后,成为子公司老总的许家印才带着一家 7 口人,跟人合租了个两室两厅。」行业中的热销案例,他也贡献过: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他谈下银行贷款,第一个楼盘的销售盛况,被媒体称为「奇迹」。创造的社会效益,也不少:连续 5 年获得中国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连续 9 年在胡润慈善榜上。

那么,为什么呢?

「夸你,你就开心;扇你,你就愤怒」,这是从原始社会就培养出来的最直接的生物反应。而在互联网的社会中,我们又被培养出了「别人写篇文章声泪俱下,我们就跟着红了眼眶」的情绪反应。其实从一件事情的发生,到产生情绪,中间是有过程的,当那个过程被简化到「咻」一下的惯性,事后也不再回味,那么我们离动物也不远了。

许家印身上的标签实在太多了。恒大的标签实在太多了。我们没法撕下这些标签,我们也没想撕下这些标签。我们想稍微拉长一下那个「咻」的过程。

3

rd

许家印一直不低调,但真的让他爆红的,是一张 2012 年时候的照片。其实无所谓特别说明是什么样的照片,只要说一声「腰带」,就像通关口令一样,你们就心领神会了。对吧?

那张照片抓得太到位了。许家印的笑脸和无处安放的双手,都太能诠释「春风得意马蹄疾」这种销魂氛围了,或者说是媒体想要传达的这种氛围。什么话都不用说,感受就好。

后来,还有好事之徒整理了「皮带哥在各种场合戴的爱马仕皮带」,从 2009 年公司上市开始,有人扒了那条皮带的价格,6000 块,有人扒了许家印用的什么手机。到第二年两会,还有喜欢怀旧的人发现,许家印把皮带换成了七匹狼的,又掀起一小波热浪。

2012 年的政协会议,没想到以这种角度被记录在了互联网上。

4

th

许家印会因为这张照片耿耿于怀吗?

我们大胆地揣摩一下:应该是不会的。本来能有一个「参加一个政协会议」的通稿就不错了,谁知道能绵延出这么长时间的广告,还一分钱没花,不该高兴吗?

许家印对广告的利用,可以说是非常市场化的。

德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

《别用道德,来审判胸前的诱惑》

,2015 年 11 月 23 日)。说的是在亚冠决赛之夜,许家印突然违约,把恒大球衣胸前上的「东风日产」变成了「恒大人寿」。如果我们能克制住那个「咻」一下的反应,从双方的利益上来看,东风日产获得了比放到球衣胸口更大的关注,还以受害者的姿态获得了一笔违约金,而恒大人寿,第一次闪亮登场。

很多经济原理都是违背我们的第一反应的。

在个人问题上,许家印是很宽厚的,但一涉及到恒大这块招牌,就小气得紧了。也是我们德科地产频道推送的一篇文章,说恒大在海南的那个超级大项目用的是脑白金的卖法,被恒大的团队在时隔两年多以后追删了——哪怕那篇文章早就在角落里布满了尘埃。

5

th

再一次把许家印捧上热搜的关键词,是「首富」。这件事情,我们也可以拉长一下。

微信公号「福布斯」是这么说的:「许家印在今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位居榜首,财富净值从去年(2016 年)的 656.6 亿元猛增至 2813.5 亿元……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财富值下跌近 542.8 亿元(排第 4 位,1668.2 亿元)。」

数字是最直观,最酣畅淋漓的。但爽完了之后,别陷入一拥而上的狂欢,我们要看这个数据产生背后的逻辑。

许家印的财富净值大幅上升,和王健林的财富大幅下跌,根据媒体的分析,原因是同一个:当局对境外资产的打压。所以,万达不得已出售了一系列海外资产,而碧桂园、融创和恒大,则纷纷窜了上来,其中以一直与当局保持高度一致的恒大为最。

有人问过,为什么中国的富豪榜上这么多地产商,而国外的富豪榜则其他产业的多得多?是我们的地产商特别厉害吗?

应该是我们的房地产特别厉害吧。

6

th

媒体报道里面的许家印,是最能为他们博得流量的许家印。新闻通稿里面的许家印,是恒大品牌希望塑造的许家印。出版人物传记里面的许家印,也被各种因素掣肘。

我们没有和许家印面对面地聊过,所以没法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许家印」。



就算我们真的和许家印面对面地聊过,可能也没办法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许家印」。

其实许家印真不真实,对我们个体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我们看到「许家印们」的时候,那「咻」的一个过程。

▎其他「老板速写」内容

No.1 龙湖吴亚军  

No.2 富力张力&李思廉

No.3 绿地张玉良  

No.4 旭辉林中

No.5 朗诗田明  

No.6 路劲单伟豹

No.7 阳光100易小迪  

No.8 世茂许荣茂&许世坛

No.9 建业胡葆森  

No.10 东原罗韶颖

No.11 泰禾黄其森

「德科地产频道」付费音频节目

DK楼市不能说·2018全年版

每一个楼市事件,都有不能说的东西。

我努力把它说出来。



▎点击试听:

第2说:政府爱卖地,我们该高兴才是



第13说:香港一平米120万 这是我们的参照系



第17说:实现了租购并举会怎样?看深圳就明白了

点击阅读原文,参加「分享优惠」活动



到哪里才能找到真实的许家印︱老板速写No.12

到哪里才能找到真实的许家印︱老板速写No.12
 

点击

 阅读原文 

购买DK楼市不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