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头条】9月20日青海人最值得关注的6件事!
1青海省人民医院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
为了给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增强医院自主创新能力,经省科协批准,9月17日,省人民医院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
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后,将以工作站为依托,以驻站院士为核心,以临床实际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加强高原缺氧适应机制,高原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急性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肿瘤等重大疾病,以及包虫病等地方病诊治的科学攻关;充分发挥院士高端师资智力,加速培育科研素养和学术能力,为我省培养一批自主创新的一流医学人才团队;制定高原医学、呼吸病学、疼痛和肿瘤学科发展路线图,通过院士团队加大技术支撑和专业培训,丰富学科内涵,全面提升临床和科研能力。
揭牌仪式上,省人民医院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王辰和省高原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为省人民医院首批驻站院士。活动当日,还成立了以中日医院为核心,以省人民医院为区域中心,以海东市人民医院等10家市(州)县级医院为重要支撑的省级区域性呼吸与危重症、疼痛、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三个专科医联体。
2西宁空气质量首次跻身全国前十
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气候湿润……8月份,这样的天气在西宁时常可见。9月19日,环保部发布8月份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西宁跃居全国第8位,排在西北五省区首位。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西宁空气质量排名首次闯入全国前十。
自从新的环境质量监测标准出台后,环保部每月对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按照监测数据排名。数据监测三年来,地处沿海的海口、厦门、珠海等城市排名一直高居前列,西北的城市鲜有进入前列的。
与沿海城市相比,西宁气候相对干燥、雨水较少、植被稀疏。即便如此,8月,西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空气质量媲美海口、厦门等沿海城市。从西宁市环保局发布的数据看,西宁8月份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的天数为31天,优良率达100%。空气质量达到一级天数为16天,占51.6%。截至9月13日,优良天数达到256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4.38%。
西宁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得益于人努力和天帮忙。中国气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西宁降水天气偏多,21天出现有效降水天气。雨水天气能促进空气质量改善,由于雨水会对空气中的颗粒物产生净化作用,减少了空气中的扬尘。
空气质量好转,离不开西宁对大气污染的防治。今年以来,西宁市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中,坚持标本兼治、固本强基、治本为主的原则,从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入手,持续构建完善的环境监管基层网络,不断改进监管方式,打出大气综合治理“组合拳”,助力西宁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以严管工业企业环境监察为例,今年上半年,西宁市环境执法部门立案处罚案件69起,涉案金额达460万元,严惩了一批偷排漏排、擅自停运污染防治设施等突出环境违法行为,极大地震慑了环境违法企业。
3我省一个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完成
在财政部、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的支持下,我省于2013年启动实施的UNDP-GEF青海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保护区系统、机构和人员能力建设以及社区共管示范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项目实施5年来,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在国内外相关地区产生了积极影响。
近年来,我省以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河湟谷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不断完善资源培育和保护体系,加快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6.3%,湿地面积居全国第一位;全省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1处,占全省总面积的30.24%;森林公园18处,湿地公园15处。全省主要天然湿地、重点天然林区、野生动植物种群、主要生态系统均纳入了保护范围,得到了有效保护,初步形成了类型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保护区网络,在全省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年以来,省林业厅先后实施了澳援青海林业资源管理项目、全球环境基金土地退化防治项目、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日元贷款青海湖流域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青海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等10多个。借鉴国际先进理念、拓宽融资渠道、培养高端人才、提升管理能力,探索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新路子,为全省生态保护与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省林业厅负责人介绍,通过项目的实施,保护区能力建设和伙伴关系建设得到全面加强,使项目区生物资源赖以生存的高原生态系统和重要物种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项目区广大农牧民群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显著提高。接下来将致力于项目成果在更大的范围内开花结果,为推进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4我省展开攻坚行动 从源头防治畜间包虫病传播
近年来,全省农牧部门以控制传染源入手,狠抓犬类登记管理、犬类驱虫与控制、动物及其产品检疫管理和中间宿主免疫,从源头上控制包虫病畜间传播,保障了农牧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包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传染病。我省是全国包虫病流行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由于该病病程较长,病情严重,是导致我省农牧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近年来,全省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目标责任管理、防治工作报告、犬只驱虫、督促检查和防治效果考核等制度。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在畜间包虫病防治上做了大量的有益尝试和探索。自2015年起,全省累计投入资金达8500万元,重点支持全省犬驱虫、羊免疫、健康教育、检测评估、技术培训等工作。全面启动了畜间包虫病防治攻坚行动,畜间包虫病防治取得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全省登记建档家犬57.7万条,累计驱虫家犬1005.6万条次、流浪犬36.9万条次,收容扑杀流浪犬1.4万条,免疫羊1484万只次。据2016年、2017年监测数据显示,我省大部分地区犬粪抗原阳性率、羊感染率较2015年包虫病基线调查有较大幅度下降。畜间包虫病防治项目分别荣膺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5青海出台新政 保障困境儿童
青海省政府日前出台《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自今天起,青海将加强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保障。
该意见明确,困境儿童包括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以及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的儿童。
根据该意见,青海省家庭经济困难的重病、重残儿童,医疗救助报销比例将在原救助标准基础上提高10个点,封顶线提高至6万元。对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的儿童,其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享有全额资助。同时,该省的贫困家庭儿童和残疾学生享有15年免费教育,包括学前、小学和中学教育。
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意见对不同情况的困境儿童有明确规定,如青海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法定抚养人无抚养能力的未满16周岁儿童,可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不能纳入特困供养、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其他困境儿童,可享有基本生活补助等。
6我省着力打造高原新零售产业生态圈
我省将依托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及丰富的农畜产品资源着力构建新常态下高原新零售产业生态圈。
如今,我国电商在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下异军突起,不断吞噬着中国传统零售的份额。随着我国消费者行为的不断升级转化,即需求个性化、购买社交化、口碑化、娱乐化,曾经电商所仰仗的暴力获取流量与低价两大优势逐渐模糊,纯电商的黄金时代渐渐消失。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线上线下融合的市场运作模式,随着新零售的崛起与国家政策的支持,2017年已成为新零售大爆发的“黄金时代”。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青海省顺势而为,积极实施“互联网+”传统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着力将“互联网+”融入到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中去,用信息化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使“互联网+”成为青海农特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发展机遇。
与会的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青海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物产优良,将紧紧抓住机遇,推动青海省新零售与各产业融合、创新发展,通过全国互联网业高端人才交流加强青海新零售产业的发展,应用新零售+青海农产品,打造出一个新零售技术创新区和产业引领区,成为高原新零售产业的“品牌”和产业化基地。
来源:青海日报
- 【头条】重要通知!瑞丽木姐马拉松期间将实行交通管制,请提前绕
- 头条|第十届新媒体节年度盛典暨新金融新媒体新经济大会
- 头条 | 你这么做是在"喂养癌细胞",可惜知道的人太少
- 在青海,胖子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
- 青海黄南州泽库县发生4.9级地震,甘肃兰州、甘南、临夏等地有明
- 高补助!不看你就错过了,青海省总工会又出新福利
- 头条 | 联通首批员工持股细则:人均10.1万股 占集团总数3%
- 青海哈拉湖面积显著增大
- 【今日头条】独家实录!EB、UV、水墨、胶印薄膜8问8答!
- 头条丨西宁又一市民中千万巨奖,为什么中奖的总是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