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黑天鹅!业绩承诺集中到期,中报200家公司或“卸妆”( 五 )

后并购综合症——商誉减值

根据资本市场经验,

并购重组的成功率一般为2—3成。

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的机遇,但也伴随着巨大风险。从初期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到后期的业务板块整合,并购重组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不确定性。

并购重组不成功的标志之一即是商誉减值。2017年,A股所有公司商誉减值损失364亿元,2016年这一数字是114亿元,2017年净增250亿元。随着业绩承诺期到期的集中到来,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增加的情况可能还将持续。

据统计,截至2018 年一季报,传媒、医药生物和计算机三个行业的商誉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若将时间线拉长,2013年初起至今商誉规模累计增长幅度超过30倍的行业,包括了传媒(43.2 倍)、休闲服务(34.4 倍)和电子(30.9 倍)。

新时代证券研究发现,根据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案例来看,并购标的若在某一年承诺期未完成业绩承诺,且完成额不到70%,那么期末计提商誉减值的可能性较大;承诺期过后,虽然标的业绩大幅下滑,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会在第一年末对标的计提商誉减值,第二年如果标的经营情况仍不乐观,此时公司计提商誉减值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