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前最大大豆进口商申请破产 董事长曾炮轰银行“ 抽血”( 十 )

外界认为互保方式存代偿风险

对于资金需求的急迫,晨曦集团早在多年前已有所表现。观察者网注意到,早在2015年“两会”期间,时任全国人大代表的邵仲毅就曾对媒体炮轰银行从实业“抽血”,称企业因资金不足开始缩减业务量。

“每日粮油”曾指出,我国大豆、小麦等实体加工业的资金需求本来就比较高。大豆虽然价格单价较社会其他商品低很多,但由于体量庞大,特别实在收购环节的现金支付,需要企业一下子能够拿出上千万甚至几亿元的资金,这对很多企业来讲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务成本。而在银行方面,由于农业领域加工利润薄、风险大,银行贷款更多的是偏向具有国有背景的龙头企业。而这些企业多以仓储业务为主。民营企业因资金困难,只能前期少收购粮食,后期去仓储企业中高价购买原料。这是粮食流通体制一直未注意到的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刊文称,邵仲毅对采访人员说,从2014年年中开始,银行陆续通过让其提前还款、贷款到期后减少放贷额度等方式,逐步减少了晨曦集团的贷款,与上一年度相比企业总贷款数量减少了1/3左右,银行这种高速度的“抽血”,成为他睡不着觉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