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公益历程 | 大宁县对口扶贫?2014
《健康报公益历程 | 大宁县对口扶贫?2014》,傻大方资讯编辑整理。我们不生产头条,我们只是社会头条新闻的搬运工!健康摘要: 为什么生孩子一定要痛呢?难道生产没有痛感是一种奢求吗?无痛分娩需要注意什么?
正文开始:
2014年9月,《健康报》社开始了对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大宁县的对口扶贫工作。
大宁县地处山西省吕梁山南端,总面积967平方公里,总人口6.9万,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山西省扶贫攻坚试点县。2014年纳入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口联系的扶贫县。
建立帮扶机制
2015年1月29日,《健康报》社、中国医师协会和山西省大宁县人民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基层医师帮扶框架协议,主要包括医师培训、法律援助、资助贫困医师等。
这次基层医师帮扶工作座谈会也正式启动了《健康报》社对山西省大宁县基层医师帮扶工作。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健康报》社党委书记邓海华、时任社长王硕,国家卫生计生委财务司副司长樊挚敏、扶贫办处长任西岳,解放军人民军医出版社副总编辑曾星,大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田云、李天舒以及医疗机构和专家代表等参加会议。
大宁县卫生人才总量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流失严重,加剧了贫困地区群众看病就医困难。
张雁灵介绍说,协会前期派出工作人员,前往大宁县各级卫生机构进行调研,了解当地基层医师需求,在调研基层上制定了帮扶计划。协会与《健康报》将联合三甲医院共同对大宁县的帮扶,提升全县医师水平,促进基层卫生工作建设。
邓海华说,《健康报》社对扶贫工作非常重视,在了解到该县卫生人力资源补充相对不足,卫生技术人员老化问题比较突出,现有在岗的卫技人员难以承担全县疾病诊疗和健康保障工作情况后,积极协调对口帮扶工作,并多方协调资源对大宁县进行医疗扶贫工作。
这一工作在支持下平稳推进,对优质医疗资源引入贫困山区做了充分的探索。 当年,这一帮扶就取得成果:
1、资助大宁县人民医院、妇保院医师外出培训,完成7批次培训工作,累积近20人次;
2、检验医师分会资助2名检验医师,到北京世纪坛医院免费进修学习3个月;
3、在大宁举办基层医师培训班,全县共200多医师接受培训,吉县等邻县医生也受邀参加;
4、协调人民军医出版社向大宁县捐赠11万元医学图书,并为县医院安装价值65万元外科手术示教系统。
探索健康教育促进新模式
乡村如同健康信息“孤岛”,村民们从小广告上了解健康知识,“小病就拖,大病就扛”,正规的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然而,这样的现象在大宁县慢慢得到改变。该县在《健康报》社的帮助下,在当地探索建立县、乡、村一体化三级健康教育促进新模式,对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居民进行健康干预。
2014年年底,在《健康报》社的支持下,大宁县建成了太德乡茹古村健康小屋,这是黄土高原上第一座以开展健康教育为特色的服务基地。该服务基地由大宁县疾控中心与太德乡卫生院联手,让疾控人员能沉下去,在这里开展针对留守农民的健康科普和公卫工作,并逐步帮助卫生院培养出公共卫生人员。
茹古村有500多村民,主要以留守老人、儿童和妇女为主,乡村医生年纪偏大,无法承担健康科普工作,卫生院医务人员也缺乏有效手段和方法,不少村民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县(疾控中心)-乡(乡镇卫生院)-村(健康小屋)一体化健康教育新模式,让健康教育工作下沉,解决“孤岛”现象,让村民接受正规的健康诊疗信息,并进行早期疾病干预。
据了解,经过积极的健康干预,以限盐、限油、戒烟为抓手,在村里开展健康体检、科普讲座等,将公共卫生触角深入到“网底”。不少村民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知识有了了解,也能主动开始控盐、控烟和限制饮酒了。
2015年5月29日,山西省大宁县召开健康教育促进项目试点县启动会,在全县推进健康促进工作。在此基础上,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由教育、妇联、团委、工会等多部门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创建了健康步道、健康示范学校等,在全县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在《健康报》社山西采访人员站等多方支持下,以“省健康促进示范县”申报为切入点,帮助大宁县争取省、市相关资金15万元,用于大宁县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前,更多的健康小屋在黄土高原上建立了起来。
暖心工作持续不断
大宁县的携手帮扶活动持续不断。
2015年3月,《健康报》社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共同发起的“共铸中国心温暖大宁行动”,报社党委书记邓海华和副总编辑闫丽新、北医三院党委书记金昌晓和国家卫生计生委财务司副司长樊挚敏等带领40多名志愿者,到大宁县开展义诊、救助贫困患儿、与留守儿童联欢、医疗示教等,大宁县人民医院和北医三院由此建立起合作关系,并持续获得业务支持。
同年5月,《健康报》社邀请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织专家团队赴大宁县,开展食品安全主题扶贫活动,就食品监管等领域对全县和邻县130多名疾控人员进行了培训。
由《健康报》社和派驻挂职干部的顶岗计划得到响应。同年山西省卫生计生委组织省、市专家组成扶贫工作队,下沉到大宁县人民医院工作。短短半年时间,医院便在科室设置、医疗流程、诊疗规范方面有了很大 改进,并顺利地从二级乙等医院晋升为二级甲等。
《健康报》社发挥媒体平台作用和资源整合能力,对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对口帮扶,是一次难得的扶贫试验。时间虽短,但看到一些可喜的变化:一是当地医疗机构感受到扶贫的温暖,参与各项工作热情高涨,形成良性的循环;二是通过“送出去”、“请进来”培训与学习,让医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有了提升。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 北京市民体验雪上公益课
- “三大金刚”的前世今生 安卓手机导航键变化历程
- 与你“童”行公益徒步就在明天
- 浙江成立首家公益诉讼研究中心
- 电镀废水排污超标 武汉公布首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
- 伊利“未来公园”公益项目 用科技连接世界儿童
- 【公益】谁会是你的一千分之一?
- 辽宁首例公益诉讼诉案件诉前阶段取得实效
- 血液DNA测序揭示多发性骨髓瘤进化历程
- 武汉蔡甸:全市首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获判决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