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科学谜题:最伟大科学家牛顿晚年为何舍弃科学,跌入了唯心论

《千古科学谜题:最伟大科学家牛顿晚年为何舍弃科学,跌入了唯心论和有神论的深渊而不能自拔呢?》系傻大方资讯网小编转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微信公众号:新科技前沿(new_science)

专注全球最新高科技资讯,解读前沿最创新技术产品!



BBC 伊萨克·牛顿:最后的魔法师

伊萨克·牛顿(1642—1727),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成就毋庸质疑。

一提起他,人们很自然地会想起苹果落地的故事:1665年,牛顿在家乡林肯郡的一个乡村疗养。有一天,他坐在一棵苹果树下读书,突然一只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引起了牛顿新的思考:苹果为什么会垂直落到地上了?

千古科学谜题:最伟大科学家牛顿晚年为何舍弃科学,跌入了唯心论

这个问题最终促成了一个伟大的原理——万有引力定律的产生。

可以说牛顿的一生是充满智慧和创造的一生,而就是这样一位充满智慧的伟人,却在50到51岁时突然精神失常,其中的原因当时及此后250多年的时间里,众多的科学家都试图找出一种合理的解释,但还没有最终达成共识。



千古科学谜题:最伟大科学家牛顿晚年为何舍弃科学,跌入了唯心论



爱因斯坦曾说:“在人类的历史上,能够结合物理实验、数学理论、机械发明成为科学艺术的人,只有一位——那就是牛顿。”

那么牛顿在晚年时候为什么舍弃了科学,反而跌入了唯心论和有神论的深渊而不能自拔呢?

晚年的牛顿认为“上帝”是一个永恒,无限,绝对完美的主宰者,牛顿竭尽全力在天体力学中寻找所谓“上帝”存在的论据,孜孜不倦的刻苦研究,忠实地为“上帝”服务。

据史料记载,牛顿从1687年到其逝世的1727年的四十年当中,几乎狂热地苦心研究“炼金术”和注释《圣经》,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宣传教义。他完全违背了青少年时期研究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初衷。

千古科学谜题:最伟大科学家牛顿晚年为何舍弃科学,跌入了唯心论

牛顿坚信行星有序地围绕太阳运转,是由于“上帝”的第一推动力。为了“驳倒”唯物论者和无神论者的“谬论”,牛顿竟然应牧师本特烈的请求,在本特烈主讲的“科学讲台”上,对一次题为《对无神论的驳斥》的演讲,提供了“上帝存在”的各种论据。

一位名高天下的大科学家,竟为“伪科学”助威呐喊,并宣称这是为了履行“科学家应尽的责任”!这是多么荒唐多么可悲啊!



晚年的牛顿崇拜金钱和权势,科研道德日渐走了下坡路。牛顿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发明了微积分,他们都可算为“创始人”.但牛顿硬要把莱布尼茨排除在“创始人”之外,他影响甚至操纵了调查委员会,于1715年极不公正地宣布“调查结果”,“证明”牛顿是惟一的微积分的“创始人”,以卑鄙的手段平息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确定微积分发明人的学术争论。

爱因斯坦对牛顿这种不光彩做法深表不满。他认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应当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杰出成就,两者缺一不可,牛顿的行为使他异常震惊。

千古科学谜题:最伟大科学家牛顿晚年为何舍弃科学,跌入了唯心论

牛顿绝对是最伟大的物理学之一,一半天才性格中存在缺陷都会被理解。牛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但是牛顿最幸运的是在生前就享受到了无限的名誉和财富。可能是他在物理学上的瓶颈,让他投身到了神学的研究中去了吧。当然功与过,都将留给后人去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