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行业进入洗牌期

全球不良资产处置风控平台微信号 :yinzi--wang

全球不良资产处置风控平台(银资网),是一家专业的不良资产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平台业务涉及资产管理、资产运营、投融资渠道管理、不良资产处置、兼并与收购、资产重组、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同时,平台另有直属的催收平台,致力于打造全链条不良资产处置生态圈。

关注“全球不良资产处置风控平台”,了解行业资讯,把握财富动向,促进合作交流,实现发展共赢。不良资产委托处置、业务洽谈请加微信「tyl125470895」或直接拨打「17681568653」(童经理)。

6月1日,《网络安全法》落地实施已过去三个月,大数据行业结束野蛮时代,进入洗牌期。

此前有15家数据公司被调查,此后,名单扩大到30家;多家公司的业务负责人被约谈,他们甚至相互打招呼的方式,都变成了“今天,你被抓了吗”;大量数据接口关停,数据产品停售,导致部分公司开始裁员,一家被调查的公司,甚至将大数据业务完全下架,退出市场。

一些公司黯然退场,一些却高调入局——一些有独家数据源的公司,在最近宣布成立。

数据行业,正处于二八分流,冰火两重天。

大数据行业进入洗牌期

2012年,马云在网商大会上震耳发聩地喊出:我们将进入大数据时代。

那一年,阿里巴巴集团设立了“首席数据官”一职,并推出大型数据分享平台“聚石塔”——这是中国大数据行业开始爆发的信号弹。而大数据行业黄金年代的来临,是在2013年互联网金融崛起之后。

大数据行业进入洗牌期

大数据和在线信贷相结合,激发了强烈的化学反应。

在黄金浪潮中,崛起了上万家的大数据供应商,他们采集数据,进行清洗加工,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再输出不同的产品。

早期,部分大数据公司的商业模式,极为简单,很多都是黑市采买数据后,简单打包,直接销售给客户。

“在这里,就是大数据的天堂”,从美国回国创业的某CRO称,刚回国的时候,发现国内数据流通尺度之大,完全超乎想象。

大数据行业进入洗牌期

在美国,很多并不敏感的数据,都无法用在信贷领域,比如,性别、人种颜色、年龄段,都不可随意参考,不然,就可能涉及“歧视女性、黑人或老人”。

滥用的用户数据,让大家就如裸泳一般,毫无隐私可言。

持续数年的数据之乱,终于在“徐玉玉”案之后,将行业推到了众矢之的的深渊。这似乎成了诸多行业宿命,总是在鼎盛狂欢中,在利益催化之下,出现浮华泡沫。随后,巨大行业负面爆发,监管如期而至,洗牌来临。

校园贷和大数据行业,都是同样的轨迹。大数据行业进入洗牌期

行业正在挣扎中自救。

曾经很多大力宣传自己是专注大数据的公司,如今,对外的传播口径完全变动。

“行业污名化,不想和大数据扯上关系,外面现在都称自己是人工智能公司”,一位从业者称。

南京一家大数据公司也在被调查的30家名单中,目前,公司已将大数据业务全部关停,正在谋求转型。

“连我们业务员都需要加班加点看项目”,一家数据公司的商务称,公司甚至让他们去找项目,寻找出路。

大数据行业进入洗牌期

大部分的数据提供商,正在寻找第一条自救之路:数据的脱敏、加密。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查询结果的输出上,采取打分制,比如,如果完全匹配,就是100分,如果只有一半匹配,就是50分。而查询不良则是用信息比对,输入名字身份证,输出命中与否。还有一些公司,尝试用技术,保护用户隐私。如拨打催收电话,直接进行加密,只能看到一个加密号码拨出。大数据行业进入洗牌期

行业想到第二条自救之路:联合建模。

双方开发一套系统,直接放在客户公司的内部,双方共享数据,系统最终输出一个分数或结果。

“联合建模,确实解决了合规问题,能够使双方共享数据”,小赢科技首席风控官成少勇指出,从长远角度来说,这肯定是未来趋势,但目前,推进的过程依然困难重重。

“实际上,现在大部分的联合建模,数据公司只是沦为一个技术提供商,这个模式太重,”大数据公司CEO林欣称,如果一家数据公司有20个客户,就得有20个建模师。

对于双方来说,这个模式重,成本高,为了合规都要付出代价。大数据行业进入洗牌期

《网络安全法》出台后,要获取、使用用户的数据,都需要用户授权。而第三方的数据公司,很难再用这种方式获取数据。

这样的公司,无非只有两个命运:要么在原有的老数据基础上,挖掘建模,但这样的产品,很快就会过时;要么就变成技术提供商和咨询商,比如联合建模。但这个命运,也不能让人愉悦。

如果变成技术提供商,很难和大的公司合作。因为,大的公司数据和风控,都视为核心部门,很少外包;其次,大的公司对数据提供商也百般挑剔。因此,数据公司几乎只能给小的公司提供技术服务。 

大数据行业进入洗牌期

行业的最终命运如何?

“行业90%的公司将被淘汰”,多位行业从业者都下了如此的判断。

有意思的是,一边是死亡,一边又是生长。就在9月25日,联通大数据公司成立。

“未来,有一类大数据公司能活得不错,就是拥有稀缺数据源的公司”只有独家、且不断更新的数据公司,才有竞争力,“二八格局已非常明显”。

对于此次洗牌大潮,大多从业者表示,并非坏事。劣币被驱逐,良币才能沐浴阳光,茁壮生长。

去芜存菁,正本清源,大数据行业的野蛮时代终于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