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要“特”在什么方面?如何有效避免运营小镇的各种弊端?
在打造特色小镇的热潮下,各种小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中国特色小镇应该如何结合国情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小镇蓝图?特色小镇的“特”在什么方面?如何长效运营小镇?创新机制能否维系小镇的发展等一系列问题都在历经考验。
有人说“跟风”是目前中国特色小镇最大的弊端,跟风下必然有一些突出的问题会显现出来,对于中国的特色小镇而言,一切都是刚刚起步,有些经验需要总结,但长远来看,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有媒体已经开始总结中国特色小镇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摘录进来,以餮读者!
问题一:没有策划
有些人误把规划当策划,于是找来几家规划公司PK方案,折腾到最后结果如何呢?不是规划没有用,而是不能一步到位做规划。先有策划,后有规划,必须以策划指导规划。
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诸如市场分析、总体定位、产业选择、业态组合、开发策略、运营模式等,当然要由策划公司来做,如果一步到位让规划公司直接出方案,只能是不断改来改去“洗煤球”,最后勉强定稿,如果照此开发建设,后果可想而知。
问题二:生搬硬套
有些人山寨惯了,懒得独立思考,克隆成风。听说浙江某小镇很成功,克隆一个;到国外考察发现某小镇不错,克隆一个。
最近很多人跑到杭州学习考察特色小镇。浙江的特色小镇,如基金小镇、互联网小镇等,其出现离不开浙江独特的产业环境与发展阶段。有人在一线城市整合一点基金类的概念素材,就在全国各地到处圈地搞基金小镇,其实适合搞基金小镇的城市没有几个。
特色小镇的某些内容是可以复制的,但不能全盘复制。特色小镇的定位,必须因地制宜,结合特定区域的实际情况。一个好的特色小镇是长出来的,而不是生搬硬套上去的。
问题三:创新过度
有人为了突出特色小镇的“特”,创新过度,过犹不及。最常见的是片面理解“差异化”,认为差异化就是要做到绝对的唯一性和排他性,这是个可怕的认知误区。有些事情绝对化到一定程度,其实已经不可行了。
还有一种误区,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比如,有的专家可能是为了显示学识渊博见多识广,恨不得总结出108种特色小镇,囊括各种稀奇古怪,乱花渐欲迷人眼,不明觉厉。其实,不管从什么角度分类,主流的特色小镇就那么十来种。过度追求标新立异,容易把小镇搞成非主流的很小众项目,走进窄胡同,甚至死胡同。
还有一种过度超前的情形是,有些企业做特色小镇时过于理想化,脱离了企业的发展阶段与综合实力。项目要“因时、因地、因人”,人们通常重视“因时”“因地”,忽视了“因人”。
问题四:只玩概念
特色小镇的核心是产业,不是房地产,不能本末倒置。有些开发商为了忽悠政府拿地,炮制了一些貌似特色小镇的概念,其实只是换了马甲的房地产。等到“伪特色小镇”原形毕露,政府生厌,开发商可能也拿不到后续的土地。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形,企业被政府的“优待”吸引。比如,政府要打造某名人故里,或者某特产主题,就规划了相关特色小镇,并以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这种情形下,企业看中政府的“优待”而忽视了市场的可行性,如果投资者没有深入分析,一冲动就进去干,很容易被套牢。
问题五:盲目选址
特色小镇投资过热,会导致一些人丧失正常的理性判断,在抢地大战中,盲目拿下一些其实并不合适的用地。
有些地块生态环境的确不错,看上去很美,却是投资陷阱。特色小镇不是传统的旅游地产,其核心是发展产业,选址不能像旅游地产那么随意。更何况,上一轮旅游地产热潮中因选址不当而半死不活的项目还少吗?
特色小镇的选址,有两种理想的情形:一是位于大都市圈,并有轨道交通或城际快速路与主城连接,这是特色小镇的首选;二是位于大型旅游目的地,有良好的可介入性,并有足够旅游人次流量支撑(或在开发期内有巨大增长潜力)。
如何才能活下去?如何才能做到不死?还真没有什么神丹妙药。人间正道是沧桑,最大的捷径就是不走捷径。
问题六:过多关注政策
特色小镇之所以这么热,是因为有政策因素驱动。企业向来对政策敏感,闻风而动,无可厚非。但过多关注政策,有时也容易迷失,何况政策的连续性并不可靠。政策风口效应一旦消失,风口上的猪就会摔得很惨。
经营企业的根本,还是要回到市场这个基本面上来。小策略看政策,大策略看市场。必须抓住真风口、真行情,莫把流星当恒星。
问题七:找不到项目的灵魂
先有策划后有规划。策划的第一步就是定位,包括战略定位、市场定位、功能定位、产业定位、形象定位等。定位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拍脑门想出个漂亮口号那么简单。
定位之后,就是大创意。所谓大创意,就是结合区域文化与特色资源,创造性地提出支撑定位的最核心的超级亮点与引爆点。没有大创意,项目策划就会流于平庸,往往大而全,满天星斗没有明月。
有了定位和大创意,之后才是体系化的专业工作,如产品体系、业态组合、开发策略、运营模式、经济分析等,这些工作倒相对容易,当然要结合丰富的经验。
总之,策划必须以定位和大创意为统领,而不是直接去做那些体系化的专业工作。这就是“找魂”的奥妙。
问题八:不会资源整合
特色小镇的核心是产业,是内容为王,而不是平台为王。策划好一个特色小镇,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的资源整合工作更为重要。
特色小镇的投资主体本质上是运营商,而不是开发商。运营商的主要工作就是搭建平台、整合资源。资源包括产业资源、IP资源、运营资源、渠道资源、人才资源等。整合资源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与相关行业协会的合作最为关键。
问题九:无法实现小镇自我造血机能
特色小镇倡导的是产业思维,主张去地产思维,但也不能绝对化。产业与地产是主与辅的关系,不是正与邪的关系,不必把地产妖魔化。
一个成功的小镇,应该是启动之后不久就具备自我造血机能,实现正向的现金流。资源再好,如果资源变现能力太弱,导致过度重资产化,也会拖累企业。
因而,在策划之初,就要做好投入产出分析和开发策略设计,做到长计划、短安排。既要做到长远的产业与区域价值最大化,同时也要满足近期的资金回笼。否则,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很骨感,是难以为继的。
问题十:先拿地再规划
最后一点提示,就是先开模具后找地。之前大家的习惯是先拿地,拿完地再请人策划规划,决定项目具体做什么。先“开模具”——也就是先谋划好将要做什么样的特色小镇,之后,再按照这种小镇的要求,寻找适合的地块。其本质是首先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出发,而不是就项目论项目。
综上所述,特色小镇必须谋定而后动。只有建立战略思维,才能抓住真风口、真行情,特色小镇才不会沦为一场游戏一场梦。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平台:【奥伦达部落】;由丁俊杰看城市运营团队编辑推荐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版权或其他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点击关键词,这是我们为你推荐的
无旅游不传播,无传播不旅游
丁俊杰会客厅 城市未来 为谁而来
城市形象 城市想象
文化产业 如何改变城市
旅游活动与旅游传播结合的新模式
新媒体时代下的旅游与传播
IP 广告的“新”变化 城市书店
威海 唐山1 唐山2 秦皇岛 锦州 赫图阿拉 白山
大连 旅顺太阳沟 南京 査济村
大理1 大理2 鄱阳湖1 鄱阳湖2 山东 问诊主题公园1 问诊主题公园2
「丁俊杰看城市」微信公众平台转载须知
署名作者的原创作品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
长按二维码可添加关注、如需帮助请发送邮件或电话联系
丁俊杰·江湖人称老勾
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
崔永元口述历史中心主任
博士生导师、广告传播研究专家
城市品牌、城市形象研究专家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日精彩
- 卡旺卡奶茶加盟怎么样?四季盈利【诚邀加盟】
- 一只酸奶牛加盟怎么样?品牌知名度大【投资费用少】
- 蜜菓饮品加盟怎么样?前景如何_挣钱吗?
- coco奶茶加盟费多少?开coco奶茶加盟店有哪些优势?
- 洛阳老八件的传统特色小吃
- 印度有道菜很有特色,20只鸡煮成肉泥吃,看完让你长见识
- 这道菜是冬季特色美食,能美容养颜补血活血,蘸上酱汁吃特别香
- 引导发展种养特色产业助瑶族聚居区加快脱贫
- 特色体验消费是趋势 北京百货业两极分化严重
- 一个“空心小镇”如何成了“创客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