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Weekly:全国直播卫星用户10881万;“中型质子号”与“猎鹰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在更多行业试点人因工程应用
在第二届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上,科技部基础司副巡视员周文能表示,发展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绝对离不开人因工程的支撑,人因工程将是引领科技创新倒逼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的窗口。
所谓“人因工程(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是工业文明以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致力于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设计应用。 目前已在航空航天、国防安全、交通运输、医疗卫生、装备制造等行业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人因工程高峰论坛主席、中国载人航天工程(603698)副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陈善广解释,人因工程的科学思想、设计方法论和技术将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智能装备、可穿戴智能产品、虚拟现实技术、人机交互等技术快速发展,有效推动人与机器的有机结合提升产品品质和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人因工程在我国载人航天、军机和大飞机研制、高铁等行业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建议在更多行业和领域中开展人因工程应用的试点示范,为各行业提供人因设计参考和借鉴,提升人因工程影响力。
此次大会还讨论通过了《发展人因工程,助推“中国制造2025”行动倡议书》。
辣评:
一切技术,一切产品,最终都是为人服务的。在这方面,载人航天工程有着很多的经验,特别是对极端环境下如何让人活得下去,活得舒服,有很多的心得,希望各行各业都能充分认识到这其中的价值。
新闻链接:
http://news.10jqka.com.cn/20171014/c600809145.shtml
2全国直播卫星“户户通”
用户达10881万户
截止2017年9月30日,全国直播卫星“户户通”开通用户数量总计10881万(1亿881万)户,单月增加137万户,平均每天增加4.57万户。
历史数据比较:
2017年8月份平均每天增加4.55万户
2017年7月份平均每天增加4.44万户
2017年6月份平均每天增加3.83万户
2017年5月份平均每天增加3.74万户
2017年4月份平均每天增加5.80万户
2017年3月份平均每天增加7.65万户
近六年来,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快速发展,用户总规模将超过1.1亿户。其中,原有村村通用户约为1632万户,户户通用户已达9886万。目前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6亿元在全国21个省(区、市)实施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已发展2398万用户。卫星直播中心与各省(区、市)广电部门协同配合,加强对“户户通”零售市场的引导和管理,共设立36271个专营服务网点,覆盖全国超过2/3的农村地区,市场秩序逐步规范。
直播卫星的用户突破,有力扩大了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在农村的覆盖率、影响力,为促进城乡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辣评:
直播卫星用户过亿,这是一个可喜可贺的成绩,恐怕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很难找出这样大的用户市场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问一句,这么大的市场,这么多的用户,经济效益在哪里呢?
新闻链接:
http://info.broadcast.hc360.com/2017/10/161005753734.shtml
3飞机上是否能玩手机
各航空公司无实质性动作
手机可以开机了吗?本月开始实施的民航新规则给出的答案依然是“不允许”。记者从国航、南航、东航、中联航、春秋航空等国内航空公司了解到,目前还没有接到和新规则相关的具体评估审定规章,各航空公司还均无“实质性动作”。
上个月召开的中国民航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民航局飞标司副司长朱涛透露,《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第五次修订发布,于2017年10月起实施。在这次修订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放宽了对于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的管理规定。实际上,新规是将便携式电子设备能否在飞机上使用的“审批权”下放给了各航空公司。
目前,国内航班空中拒不关机,仍会受到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
随着Wi-Fi和移动电子设备的普遍应用,各类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越来越快,同时,飞机制造中也越来越多地考虑如何抵御手机等设备的干扰影响。现在大部分人使用的手机是3G和4G信号(工作频率为3GHz和4GHz),完全不影响飞机通讯的VHF频率和VOR信标。因此,手机禁令开始逐步松绑。
从长远看,机上Wi-Fi惠及的不只是乘客与航空公司,它甚至可能是民航业的一次重要机遇,有望撬动行业数据处理与信息共享方面的改进——要知道,一架现代飞机每小时能够产生约20TB的数据,而目前绝大部分数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我国第五版新规则的这一条规定,就是沿用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相关规定,将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PED)的许可交由航空公司自行评估。但是,在今年10月起生效,并不意味着一到10月,旅客就可以立即使用手机。
因为,各家航空公司将根据第五版修订版的各项规定,重新更新修订公司手册,完成民航局的评估,并向局方提交申请,得到批准后才可以放开。因此需要一定时间。此外,相应的法律法规都需要更新。在此之前,各航企仍将严格执行第四版规定,即飞行全程中严禁使用手机。
辣评: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相关运营商动作不积极,动作不到位,是无法推卸的责任!另外,国内自己无法提供合适的民航机用航空卫星通信终端,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全国每天有那么多旅客在天上飞来飞去,难道运营商们和制造商们就不动心吗?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air/17/1016/11/D0S6S1DF000181O6.html
4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称“中型质子号”
能更好地同“猎鹰”9竞争
国际发射服务公司认为,作为质子M的缩小型号,其新推出的“中型质子号”火箭将能比已用了几十年的现役重型型号更直接地同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火箭竞争。公司总裁派舍尔称,该公司正指望把“中型质子号”作为其下一步的看家型号,认为就商业发射而言,该型号比俄下一代模块化火箭“安加拉”5更为重要。同质子号一样,国际发射服务公司拥有“安加拉”5的商业发射经营权。派舍尔说,“安加拉”5是针对重型卫星发射来优化的,拟从2025年起直接替代质子M,但每年很可能只能供国际发射服务公司使用一两次,而这不足以形成稳定的业务。
派舍尔说,国际发射服务公司需要瞄准5500~6500万美元的价位,而“安加拉”5做不到这一点。他说,这也是该公司认为“安加拉”5不太符合当下商业市场要求的一个原因。“猎鹰”9火箭静地转移轨道发射的对外宣传价为6200万美元。
与静地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可达7吨的质子M相比,“中型质子号”的对应运载能力为5~5.7吨。国际发射服务公司寄希望于“中型质子号”能适应眼下市场需求最大的发射业务,全面启用后能在发射频度上超过其主力箭种质子M。派舍尔说,中型卫星发射目前是该公司最看好的一块市场,而“中型质子号”恰好符合该市场之所需,将能同“猎鹰”9直接竞争。
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目前只有一次商业发射安排在明年进行,这与2014和2015年质子号的事故调查有关。质子号频频失败还导致了其发射保险费率的提高。
派舍尔说,质子号明年除了上述那次已安排的商业发射外,还会为俄政府发射5~6次,且不排除揽到新客户的可能。国际发射服务公司尚有12次发射的订单储备,包括将在2019或2020年采用“中型质子号”为欧洲通信卫星公司进行的一次发射。
辣评:
马斯克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局外人变成了传统发射服务商,竞相模仿和比拼的对象。这其中固然有他个人的天分,但是也肯定离不开美国市场对于民营创业企业的开放和欢迎。我想我们中国的企业家也可以做到的吧,一定可以的!
新闻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peOPWCGWLY9eSffma7r04Q5
Eutelsat7500万美元
收购中东广播用户
全球卫星运营商欧洲通信卫星公司(Eutelsat)10月13日宣布,其正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中东大型卫星广播服务商努尔卫星公司(Noorsat)。努尔卫星公司主要依靠欧卫通的容量向中东传送电视节目。
欧卫通称,这项收购符合其“对能创造价值的部分核心电视轨位的传送业务进行合理化调整的整体战略”。该公司预计能从努尔卫星公司已在依靠其容量的业务上取得1500万美元的年化收入。
借助从标清向高清过渡导致的卫星容量需求的增加,电视广播业务现占到欧卫通收入的大概2/3。
努尔卫星公司播发超过350个电视和广播频道,但称中东在向高清过渡方面落后于世界其它地区。该公司上个月称,在中东播放的1500个频道中,只有不到3%是高清频道,许多广播机构在增租容量所需费用面前望而却步。
欧卫通首席执行官Rodolphe Belmer7月曾表示,推动采纳高清将是公司为2019年重现积极收入增长而设立的目标之一。
作为欧卫通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SES公司已在去年实施了一项类似的收购,以2.42亿美元买下了以色列广播与媒体服务商RR媒体公司,并将之与SES平台服务公司合并,组建了MX1公司。
辣评:
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传统的卫星固定通信广播业务提供商这几年都不太好混,那么,有志于卫星应用和卫星通信事业的中国民营企业,是不是也应该积极出击,抓住这个好机会呢?如果能因此而倒逼国内市场和国内管理部门,那实在是太好不过了!
新闻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5AnzTHj0XfMZdeWVKwJqQw
点评 | 刀子
编辑整理 | 朝晖
本文系《卫星与网络》编辑及独家点评,转载及引用部分观点请在文首注明出处、公众号ID及作者。感谢支持有态度的媒体!
未按照规范转载及引用者,《卫星与网络》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负责人:农燕
主笔记者:贺鹏梓、李刚、空天松鼠、黑法丝
编辑:杨艳、朝晖、林紫、娜娜
设计:郑慧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媒体合作等事宜,请加微信号:nongyan258766
【 猜你想读】
▼
专访 | 刘雨菲:我为什么给“商业航天”泼冷水
请输入标题 abcde
推/荐/阅/读
▼
社论:
苏联N-1F火箭历史事件的背后……
非洲:中国商业航天的勃兴之地
请为中国航天献出耐心和坚守
创新是一种态度 ——国外国防航天领域的成功创新案例与机制探讨
刘雨菲:我为什么给“商业航天”泼冷水
一个可能比马斯克更厉害的家伙:OneWeb和它的老板格里格·维勒
中国的商业航天创业者与马斯克的不同
小卫星大跃进局面高烧不退 冲动背后深层原因剖析!
中国的商业航天怎么玩?软银+“一网”模式分析
混改,为商业航天和航天商业化打开的一扇窗
重磅!70亿的商业用户,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存在或可行?
伟大事业面前,唯年轻与狂热不可错过!
为航天设立远大目标!
产业观察:航天云网 荆棘路
浅谈军品、民品市场打法的异同
融入人民生活,推动文明进步
——谈“航天+”的理念与实践设想:
航天技术民用的新发展、新机遇
新的社会形态将如何发生?
浅结合、深结合与融合
新常态下的“航天+”
鼓励创新,也包容失败
中国航天产业突围正逢时
商业航天与航天商业化:
商业航天倒逼航天商业化
浅谈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概念
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忧心
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前景
大航天时代: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上)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下)
跳出航天:
跳出航天来思考和谋略商业航天(上)
跳出航天来思考和谋略商业航天(下)
北斗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
独家: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北斗的未来在世界
航天技术民用及二次开发:
民用航天:航天梦想与现实的交汇
航天技术民用转化机制的两个范本:基于NASA和ESA的分析
构建中国航天技术转让机制的思考
航天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从肌肤保养到太空育
分享最前瞻性话题,
传递最正能量声音。
卫星应用领域第一刊
卫星与网络
联系我们
内容、营销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nongyan258766
投稿邮箱:
Emil:tougao@yinhexi.la
杂志订阅请联系:
Emil:dingyue@yinhexi.la
卫星与网络satnetdy
关注微信号,每天收看我们的消息
卫星与网络为您推送精品阅读
- 所有人|火爆全国的这颗红宝石,肉厚核小味甜,还不快来!
-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正式发布:理科数学
-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正式发布:总纲
- [理综]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 [英语]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 [数学(文/理)]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 厉兵秣马背水一战——2017全国国防教育竞技大赛预选赛开赛在即
- 2017全国电子竞技公开赛总决赛在蓉举行
- 提升全科医生诊疗技能,做好慢病健康管理「守门人」全国社区卫生
- 全国近1/5学生读民办学校 民办教育行业发布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