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审计有兴趣而考CPA?不行的
最让人羡慕的一类人,就是从小就明确自己的天赋和特长并树立职业梦想的人。
而大多数的一类人,凭着一腔热血,因为兴趣而选择了职业,结果职业累死累活,兴趣也失去了该有的乐趣。
你为什么要考CPA?难道是因为对审计很感兴趣就去考证?不行的!这是对CPA证不负责,也是对你的兴趣不负责。并不是考了CPA就是注册会计师了,看看下面这篇文,你会明白的。
想要有所成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我曾经访谈过的一位上市集团的财务总监X姐。
X姐的父亲是位投资人,母亲是一家公司的财务主管,在X很小的时候,家里就堆满了各种金融类的期刊、杂志和报纸,8岁的X每天都会阅读《21世纪经济报道》,到了高中基本上就明白了股票市场的运作规律,所以高三填报志愿那年,就在很多同学抓耳挠腮不知道填报什么专业的时候,X则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国内一所知名学府的财务管理专业,并立志成为财务领域的专业人士。
要知道,类似X这样的成长路径,是很多普遍家庭很难实现的。
从我经手的职业生涯案例来看,多数人之所以在成年后感觉一事无成,很大程度上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这种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的启发和引导、以及从小对于孩子品格的培养。
想想那些优等生,如果不是父母从小培养他们的品格和习惯,让他们在学习这件事上体会到成就感,难道谁不知道游戏比学习更好玩吗?
之所以他们能够摆脱游戏的巨大诱惑,是因为他们学进去了,这才体会到学习这件事的巨大乐趣。
世间的乐趣分两种。
一是浅层乐趣。
这种乐趣不需要多大的努力就能达成,比如感官上的刺激,你夏天吃口冰淇淋就会感觉到很爽,这完全不需要努力,你只要通过感官就能体会到爽感。
二是深层乐趣。
这种乐趣一开始的面目并不友善,甚至是以困难的形式出现的,比如一道难解的方程,但你通过努力破解了,就会感受到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恰恰是你付出努力的结果,不是唾手可得的,这种成就感更持久更深入,也是自信心的重要来源。
而很多咨询者之所以会迷茫不自信,就是因为成长过程中较少体验到深层乐趣。
如果不是命运的宠儿,你需要打破脑中的幻想
许多教育专家建议,做父母的应该让小孩们练习一项爱好并争取达到专业水平,并不是为了未来让他们从事这个行业,而是要让他们清楚专业和业余的区别,等他们将来想清楚自己想干什么的时候,知道干到什么水平才算入门、什么才算顶尖。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达到过专业的水平,可能一辈子在任何领域都是一个“爱好者”的角色。
这才是赤裸裸的现实。
很多咨询者对现状不满,总是在寄希望于有一天能够突然发现自己的爱好,从此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直达人生巅峰了。
事实上,即便天赋异禀的人,如果没有大量反复的练习,也很难端上专业的饭碗。
莫扎特六岁第一次写协奏曲,在此之前,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超过了6500个小时;
丁俊晖八岁半开始练习台球,初一辍学后,每天平均练习10小时,18岁那年成为英国锦标赛冠军时,已经练习超过了1.75万个小时;
巴菲特在2011年投资IBM之前,看过IBM50年来所有的年报,而在1998年决定投资可口可乐之前,阅读过该公司1892年之后所有的年报......
是啊,我们太热衷于看似速成而占尽便宜的事情了,误认为这个世界一定存在神奇的方法能够一夜成名,学个“世界级”的课程立即就能达到顶尖级水平,其实正如有句话说的那样——高手都在单调的重复中生成,贪图捷径就不配做高手。
如今很多的学习,说到底只是一个入门级的培训,你学会之后只是掌握了最基本的知识和操作常识,这些并不稀奇,而想要在一个行业里有所成就,哪个不需要夜以继日的钻研和磨砺呢?
很多人天真地以为,自己考个什么证书,俨然就可以成为那个行业的从业者了。
事实上,考证只是微不足道的开始,你是否打算潜心在这个行业里深耕细作,是否愿意投入时间精力钻研,你能否做到专业水准,这才是造成人与人之间巨大差异的原因所在。
你总以为成功很神奇,事实上成功毫无秘密可言
或许你会问我,如果没有目标和方向,人生是不是完蛋了呢?
我想告诉你的是,基于成长背景家庭环境等各种因素限制,没有目标和方向的人占绝大多数;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人就此沉沦永无出头之日。
如果你具有这样一股劲头,那就是不论你做什么,都愿意下功夫并持之以恒,甚至做不好不罢休,你同样可以获得属于你的成就和辉煌。
我上学那会儿,班里有个同学Y。
Y身上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论学什么课,她都要想办法把这门课学好。
我当时觉得不可思议,曾经问过Y:“你为什么学什么课都这么带劲?难道你就没有自己不喜欢的功课吗?”
Y笑着告诉我:“我这个人并没有多么远大的目标,也没有多么长远的打算。我总觉得,一步一个脚印去做,铁定能干好;如果再有一些机会,就一定能抓住。”
就是这位Y同学,高考那年与第一志愿失之交臂,被调剂到了中文系。
在上大学期间,Y依然尽力学好每一门课,后来依旧拿到了系里第一的名次,考研的时候一举考取了复旦大学的中文系专业,因为在Y看来,既然学了中文系,就要往国内最顶尖的学府里去。
后来的Y一路读到了博士,如今就职于国内某高等学府,这些年她在核心期刊发表过专业论文无数,成为那所高校里为数不多被破格提拔的副教授。
毋庸置疑,Y也代表了一类职场高手。
他们个人没有什么明确目标和方向,不是非要做什么才开始做,也没有特别的兴趣,但只要告诉他们做什么,他们都愿意下功夫持之以恒,做不好不罢休。
这样的人,也能成就一番事业。
努力是人生常态,唯有深度才有超额的价值
请记住,一年干十件事情和十年干一件事情的回报,往往有着天壤之别
将一件事做到极致,时间自然会给你回报的。
比如,很多人眼里特立独行的王菲,她之所以能以一副满不在乎的高冷姿态行走于这个世间,是因为她把唱歌这件事做到了极致,成为了“歌坛天后”;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小野二郎,他穷尽一生把做寿司这件事做到了极致,被誉为“寿司之神”;大器晚成的齐白石,虽然他的前半生不尽如人意,但他把画画这件事做到了极致,成为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
而那些天天嚷着“大器晚成”人们啊,你们可曾打算用一辈子的时间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呢?
看到这里,可能有很多朋友就会问了,我们到底该如何做,才能避免一无所成的人生呢?
1、记住,兴趣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
就像前面的分析一样,如果你明确地知道自己想干什么,那就是你的方向和目标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那就考虑将你手上的工作做到极致。
围绕着做到极致这一目标,你大概就能明白自己该学什么、该做什么、该想什么了。
对于一个缺乏商业思维、没带过团队、没做过市场的K而言,想要成功创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如果你有爱好,不妨争取达到专业水平
我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一位开始做行政文员后来做肚皮舞老师的姑娘W。
要说当时我之所以建议W往肚皮舞方向上转,是因为W对肚皮舞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W告诉我,她自己从工作后有了第一份收入开始,就利用一切机会学习肚皮舞,甚至有时为了进修肚皮舞,不妨动用自己的年休假,她说,只要音乐节拍一响,随着肢体的扭动,她就能忘却所有的烦恼甚至自己,就好像整个世界都不存在了一样。
这种近似痴迷的热爱,方能让W排除万难直达成功的彼岸。
事实上,很多证书只表明你完成了既定时间的学习而已,而今后你能否从事这个行业,能否成为一名专业人士,和这纸证书关联不大,更重要的是后期全身心的投入与精进的练习。
3、记下自己的“闪亮时刻”
当你默默无闻时,没有人在乎你对的抱负和理想,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价值。
但是你自己应该学会关注自己,比如,记下你日常琐碎工作中取得的每一个进步;记下这一天下来,你受到的认可与表扬;记下这一天让你开心的事情,等等。
这将会成为你在漫漫探索征程中的力量来源,每当你感觉到落寞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这些“闪亮时刻”, 在你迷茫的时刻,它会给你一些启迪;更多的时候,它能让你找回坚持的力量。
如果有一天,你意识到了自己的平凡,请不要灰心,因为这并不意味着你会平庸一生;而人生最可怕的莫过于,在你意识到自己平凡的事实之后,你还心存侥幸,想要不劳而获。
来源:璃语职美人
作者:赵晓璃
推荐阅读Recommended
人生不要自我设限!
“我愿意努力”——这是我听过最自欺欺人的一句话
非会计出身的她,凭什么能成为毕马威最全能的实习生?
- 在青海,胖子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
- 重磅突发!昔日千亿巨头中科招商遭强制摘牌,竟是因为管理费收入
- 【玉语】你与和田玉无缘,并不是因为缺钱!
- 为什么你总是投资失败?因为你不懂资产配置!
- 视频疯传!广西某酒店一女子从11楼坠落奇迹生还,竟是因为......
- 火锅要配酥肉,因为好吃!自己动手啊
- 莒南小雨雪要来,局部小雪!一直不下雪是因为……
- 【街市事】今天上午汕头某地火灾中发生爆炸,竟然是因为…
- 刚做好的蛋炒饭一转眼就被吃光了 我只好吃面了
- 宝宝的挑食毛病,原来是因为这个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