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空巢老人跑腿”应成为制度

《“帮空巢老人跑腿”应成为制度》是由傻大方资讯,傻大方资讯,傻大方资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倾情呈现给您的。

正文开始:





半斤韭菜(嫩)、半斤上海菜、一只萝卜(红烧)……季洪球对照检查了一遍“菜单”,确认所有东西买齐后便赶紧送到94岁高龄的文老伯家中。来自江苏盐城的季洪球目前在苏州某小区做门卫,像这样的代购“菜单”,季洪球每天要收到好几张,而这项跑腿的活他也坚持干了15年,却从没收过一分钱。(11月5日《扬子晚报》)





一名普通的门卫,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长期帮空巢老人跑腿,这种超越契约关系的爱心之举,让空巢老人的精神世界多了一些光亮和温暖。





伴随着人口流动的加速,我国空巢老人明显增加。《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中披露的数据显示,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已接近1亿人。其中,不少空巢老人特别是行动不便的高龄空巢老人面临着“谁来帮忙跑腿”的困境。





许多空巢老人实现了物质层面的“老有所养”,却不能享受到精神层面的赡养。当老人需要安慰、关心和帮助的时候,“通讯录的孩子们”不仅鞭长莫及,有时候甚至毫不知情——不愿意拖累孩子们、喜欢“报喜不报忧”的老人们,无奈而又艰辛地承受着“空巢又空心”的悲苦。





曾几何时,“远亲不如近邻”通常被用来形容邻里关系的美好。但在钢筋水泥建筑林立的城市社会,邻里之间大多是封闭的,物理距离很近,心理距离却较远,空巢老人很难开口寻求帮助,而彼此之间也比较难以信任。





由此看来,“谁来帮空巢老人跑腿”绝对不是司空见惯的小事,而是涉及关爱弱势群体、积极应对老龄化和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大事。此时,显然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好心的门卫。政府应该从中发挥主导作用,比如组织社区、街道、居委会、村委会相关人员对本地区的空巢老人进行摸底建档,定时派人上门了解生活困难和需求,进行心理沟通,设置专门的办事员帮空巢老人跑腿等等;或者发动社会工作者定时进行上门服务;政府可以建立专项资金,对定时上门的办事员或社会工作者进行补贴。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补位、公众参与”的多元合作共治模式,这样就可以让空巢老人生活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