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粘菌素基因已广泛传播,或致“超级细菌”出现
粘菌素是在上世纪50年代研发的,是多粘菌素类化合物的一种。通常,医生会尽可能地避免使用这种药物,因为它有可能会损伤患者的肾脏。
由于其较低的使用频度,和其他抗生素相比,细菌很难对粘菌素产生耐药性。所以,它有着“终极”药物的称号——常被视为抗生素的“最后一道防线”,用于治疗由耐碳青霉烯肠道杆菌(CRE)菌株引起的严重感染。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质粒(Plasmid)是一类存在于细菌和真菌细胞中独立于核区DNA而自主复制的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质粒DNA可以编码一些非细菌生命所必需的某些生物学性状,如性菌毛、细菌素、毒素和耐药性等。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早在2015年,中国科学家就已经发现带有mcr-1基因的细菌在获得新的质粒DNA编码后对粘菌素产生抗药性。
但近期,香港理工大学(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辖下的食物安全及科技研究中心最近发现,带有粘菌素抗性基因mcr-1的细菌普遍存在于从香港及内地收集的人体及各类食物和环境样本中。mcr-1基因在生态系统中的广泛传播,可能导致终极抗生素粘菌素无效。该研究成果于2017年9月在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ECDC)旗下杂志Eurosurveillance发表。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确定mcr-1的来源有助评估mcr-1的传播情况,对于临床使用粘菌素至关重要。然而,现时缺乏分离mcr-1细菌的方法,加上很多细菌的品种对粘菌素具先天抗药性,因此难以将带有mcr-1的细菌从不同样本中分离。理大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陈声教授最近研发出一种高灵敏度的分离方法,能从不同样本中分离含mcr-1基因的细菌,并研究不同样本类型中mcr-1基因的流行情况。
陈教授及其团队发现,带有mcr-1基因的细菌普遍存在于人体、食物和环境样品中,其检测样本中的分布特征显示,由于长期使用粘菌素作为牲畜的激生素,该抗药基因最大机会源自动物胃肠道中的大肠杆菌,进而经由食物链或动物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给人类,又或者通过污染淡水和海水系统,污染蔬菜和海鲜。 由于mcr-1基因在人类消化道微生物菌群中持续存在,若不当处理含排泄物的废水,还会污染我们的水源。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此外,研究发现较少接触到粘菌素的宠物身上检测到的mcr-1基因细菌较牲畜为低。而水库由于没有受到排泄物污染,目前对带有mcr-1基因的细菌的反应呈阴性。
这项研究表明,虽然粘菌素能有效治疗由CRE引起的感染,但由于带有mcr-1基因的肠杆菌科菌株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可导致CRE菌株获得粘菌素耐药基因的机率比预期高得多。 如果粘菌素产生抗药性的CRE菌株愈趋流行,将增加无法治愈的感染率,这对免疫力缺乏症的患者风险尤大。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鉴于带有mcr-1的肠杆菌科菌株在各种环境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使用粘菌素治疗CRE感染可能加快对碳青霉烯类和粘菌素具抗药性的超级细菌出现。 陈声教授的研究结果强调,开发有效的mcr-1抑制剂或干预措施迫在眉睫,以中断带有mcr-1质粒细菌传播,保留粘菌素作为最后防线抗生素的价值,以治疗致命性的细菌感染。
- 上海成立肿瘤基因诊断中心 化疗有效率有望翻倍
- 癌症治疗有望实现“量体裁衣”上海肿瘤基因诊断中心成立
- 一家六口“基因突变”无痛觉 骨折都不会痛
- 手把手教你用 CCLE 看基因在肿瘤细胞系的高低表达
- 干货分享 | 让基因干扰易如反掌
- 喝酒的人注意了!喝酒就脸红除了是你身体缺酶,还是基因缺陷?
- 动态 | 最强基因检测来了!那家被乔布斯、盖茨、佩奇力挺的公司
- 澳科学家测出已灭绝物种袋狼的基因组
- 前沿 | 科学家找到同性恋基因,下丘脑某些部位比普通人大出34%
- 基因编辑技术向遗传病宣战 明年或启动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