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这座老宅,有多少人还记得它...

看官辛苦啦!傻大方小编知道你找“乐清这座老宅,有多少人还记得它...”这篇文章很久了,是否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脚呢?健康摘要: 2017-12-10 乐清百事通 乐清百事通 本文为杭州交通91.8综合发布 来源:江苏城市频道(JSBCdexingtianxia),江苏交通广播网(jsjs1011)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苏州一男子酒后喊代驾回家 在路上却被自己车里的一处改装卡住脖子 抢救无...


正文开始:

乐清这座老宅,有多少人还记得它...乐清这座老宅,有多少人还记得它...

老街,老房子,一个城市的记忆。虹桥这座千年古镇,历经几载风雨而存留世上,更有抹不去的城市记忆。生活在一个城市的人,赋予了这个城市性格,或豪侠仗义,或细致温婉,而建筑,是无言的史诗,那些寻常巷陌中自有众多深宅大院,与这座城相伴相依,而众多的故事,宛如线装书,承载在青砖旧瓦中,于无声处讲述着这座城的悠悠历史。那么,你是否也有一所老房子的记忆呢?

乐清这座老宅,有多少人还记得它...

坐落于乐清虹桥吴宅村的老洋房名为吴玉泉宅,位于杏庄吴宅村村东,坐东朝西,建于民国时期,当地人称“杏庄洋房”。它曾凭精美考究的雕刻工艺、洋派大气的建筑布局扬名。2011年,这座饱经沧桑带有西洋风格的大宅,被列入乐清市第一批重点历史建筑。来到了吴玉泉宅,乍一看这里已跟一般的民用仓库没什么区别,主楼装上了铝合金窗框及空调外机,刺耳的机器声此起彼伏,里面正在加工塑料配件。沿着大宅转了一圈,只有北门保留着雕刻的花鸟石纹。

这些世代相传的老房子都有其灵性。也许城市的灵魂就栖息在里面。在老宅外我们遇到了,老宅的门卫潘阿公。他是当地人,今年70多岁,他为采访人员讲述了这座带有传奇色彩的老宅变迁史。这里原是虹桥大户吴玉泉的宅子,西洋楼的图纸是从上海滩买来的,用的钢筋水泥都是从外国进口的,建筑师傅也是从温州城专门雇来的,完工后,整座大宅像从画里掉出来似的那样美,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赶来观赏。随后,我们围着外墙走了一遍,发现这宅子十分大。正屋仿西洋建筑风格,明间四层,次间、梢间都是三层。檐廊、明间地面采用水门汀,细致的水磨工艺打造出方格和菱形的纹饰。每层挑出阳台,在四周围上栏杆。楼面装饰有精美的花纹、动物等图案。北面围墙、东面围墙是用青砖砌成实心的墙体,能防御枪弹。该宅中式和西式建筑融合,风格独特,工艺较高,规模和占地面积广大,曾是当地最美的大宅院。

走进洋房,楼内变成了小作坊,这让金安南非常心痛。带着回忆,金安南来到了小洋房的三楼,看着洋房无限感慨。1958年,县文化馆美术干部倪亚云先生,带领学生到杏荘绘制墙画。工作之余,九位少年站在窗口和阳台上,倪先生就为他们拍了合影,留下这张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老照片。

南面5间大瓦房,东面7间大瓦房,西面围墙外曾是养马场所。附近邻居还告诉采访人员,解放初曾作为解放军驻地。解放战争后期,这里成了兵营和粮仓。上世纪60年代,人民公社兴起,这里成了乡政府的办公楼;上世纪70年代,宅子南面的5间地面被辟为杏南小学的校舍,吴宅、周宅、潘宅、田垟四个村的儿童就学。1978年改革开放后,小学搬到更大的校舍,大宅在忙碌半个多世纪后突然空置了几年。其间,几户村民趁机进来造房出租,再加上年久失修,老宅日渐凋敝。

乐清这座老宅,有多少人还记得它...

金安南

乐清这座老宅,有多少人还记得它...

对解放前来说这座洋房是非常漂亮的建筑,这洋房的建筑是带有一种欧洲的风格,它墙上、窗上,这些柱子的花样都是带有一种欧洲意大利的希腊这种装饰。参观了这座房子以后,对我们这几位孩子来说,是一种美术的教育,对我们教育非常大,是中外美术综合的一种教育,使我们这帮人受益匪浅,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五六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我重新又来参观这座房子,这房子还在,所以说这房子非常的珍贵。 

乐清这座老宅,有多少人还记得它...

珍贵的不止是房子还有老味道,当时去墙绘活动的时候,一位大户人家很客气为他们一行人准备了丰盛的点心,让他记忆犹新。在以前,虹桥有一样美食,那时农村穷苦人家根本吃不起,只有在大户人家才能吃的到。那就是用糯米做的米 (lai方言)。今年70多岁的金老师告诉我们,他的小时候是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不仅粮食定量供应,食用油、肉类和布匹也是如此。他至今清楚地记得那时猪肉的价钱,六角五分一斤,大米是一角三分六厘一斤。有意思的是,那时猪的各个部位价钱基本一致,这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米莱,现如今很少人知道这个美食。所谓“米莱”,是以糯米粉为主料,以葱、肉、糖等为馅料。然后外面在裹上一层糯米。

米来始于哪个年代已无从考证,但从其外形和馅料来看,应该属于有馅汤圆的祖先。它以个大馅足,香气浓郁,外形独特,甜中带咸,糯而不粘,油而不腻,不露馅,广受以前虹桥人民的喜爱。

除了对于吃的讲究,虹桥对礼数上也是非常的讲究。你看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在乐清,叫"探正月",到一般亲戚家里去,都要带礼品。50年代以前,农产品比较简单,大多是桂圆、荔枝、红枣、元枣、红糖、柿饼等,用特种草纸包上,上面封有红纸,印有祝贺字的花边字样,故称"纸蓬包",又名"高包"、"红包"。纸蓬包的包法颇有讲究,单从形状区分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有大大小小的长方形组合而成,侧面看去宛如梯形;还有一种包法形如“斧头”,故又名“斧头包”。

乐清这座老宅,有多少人还记得它...

乐清这座老宅,有多少人还记得它...

来源:看乐清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

推广合作

 |

新闻爆料

|

商务联系

小编微信:wzadcm2

广告电话:13857708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