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 K 都是脂溶性?90% 的医生都错了

继上次主任查房问完甲钴胺和维生素 B12后,意犹未尽,又出一题:那你们可知道维生素 K 也有四类,且不都是脂溶性的,还有水溶性的?

看着目瞪口呆的我们,主任 45° 度仰望天空的额头、扬起的嘴角,无不透露着孔乙己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的得意(大家千万不要告诉他,我在背后这样夸奖他)。

菜鸟不可怕,就怕菜鸟有文化。本着求是的精神,笔者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文献轰炸:

查阅 CFDA 官方网站,发现批准上市的维生素 K 有两种:一种是维生素 K1(注射液和片剂),另一种是维生素 K4片[1]。据此推断:维生素 K 应该至少有四种:维生素 K1、K2、K3、K4。但是问题又来了,为何 CFDA 批准的维生素 K 制剂只见维生素 K1、K4,不见 K2、K3呢?

维生素 K 有四类,但总数远超四种

进一步探究发现:维生素 K 的确有四类,但并不只有四种。如下图所示[2,3]:

维生素 K 都是脂溶性?90% 的医生都错了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类维生素 K 母环结构相似(均为甲萘醌母环,K4为甲萘氢醌母环)。事实上维生素 K 正是一组甲萘醌类化合物的总称[3]。总体来说,维生素 K 包括维生素 K1、K2、K3、K4四类,维生素 K1、K2、K4结构均唯一,但 K2有多种亚型,上图列举的 MK-4、MK-7 为维生素 K2其中两种亚型[2]。

四类维生素 K ,可不全是脂溶性

1. 维生素 K1、K2为天然产物,K3、K4由人工合成[2,3]

维生素 K1绿叶蔬菜中含量较高,因其直接参与光合作用,被认为是植物形式的维生素 K,动物体内亦有活性。

维生素 K2由肠道细菌产生(肠道菌群可以将维生素 K1转化为维生素 K2),细菌通过延长维生素 K2的 3 位侧链类异戊二烯基团的数目,可以得到一系列的同系物,最有代表性的是 MK-7、MK-11(也只有细菌才能产生这些衍生物)。细菌源性的维生素 K2在动物体内显示出活性。

维生素 K3、K4均为人工合成产物,动物体内同样有活性。

2. 维生素 K1、K2为脂溶性,K3、K4为水溶性[3]

由于溶解性不同,四类维生素 K 的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并不相同。维生素 K1、K2具有脂溶性,因此口服 K1、K2需胆汁协助吸收,而 K3、K4从肠道吸收后可直接进入血液。

理论上对因胆汁分泌不足导致维生素 K 吸收障碍引起的相关疾病,不推荐使用维生素 K1片剂,推荐使用维生素 K4片。这一推论与《马丁代尔药物大典》记载的维生素 K4用于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该类患者对口服维生素 K1不能有效吸收)以预防维生素 K 缺乏是相一致的[4]。

四类维生素 K 的临床应用

1. 维生素 K1价格低廉[5],是各种维生素 K 中不良反应最小的[3],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维生素 K,临床上常用的有维生素 K1注射液和维生素 K1片。

维生素 K1注射液推荐肌肉注射。若静脉滴注,需要缓慢给药,滴速过快可出现类似于超敏或过敏反应,表现为面部潮红、出汗、胸闷、支气管痉挛,甚至血压骤降,严重可危及生命。

有文献指出这可能与维生素 K1注射液所含辅料有关[4]。亦有报道指出:以前对维生素 K1注射液有反应的患者,通过注射或口服使用 K3,没有出现交叉反应的问题,推测维生素 K 之间可能不存在交叉过敏现象[6]。

2. 维生素 K2形式多样,目前 CFDA 未批准维生素 K2制剂上市。

3. 维生素 K3可干扰谷胱甘肽的功能,已证实大剂量维生素 K3可引起过敏反应、溶血性贫血、肝细胞毒性,已经不再作为维生素 K 的补充剂[7]。

4. 维生素 K4的吸收不需要胆汁的协助,因此对因胆汁分泌不足导致维生素 K 吸收障碍引起的相关疾病患者,维生素 K4可以作为一种替代制剂。目前市售的有维生素 K4片。临床上应用的维生素 K4与 K1适应证相同,均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维生素 K 缺乏及低凝血酶原血症[8],使用剂量应该通过评估凝血酶原时间来仔细控制[4]。

结论

1. 维生素 K 有四类,K1~K4,其中 K1、K3、K4每类只有一种,K2有多种;

2. 维生素 K1、K2为天然产物,K3、K4由人工合成;

3. 维生素 K1、K2为脂溶性,K3、K4为水溶性,体内过程存在差异;

4. 维生素 K1应用最为广泛,维生素 K4可以作为因胆汁分泌不足导致维生素 K 吸收障碍引起的相关疾病患者补充维生素 K 的替代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