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从圣贤的教诲,学习就能事半功倍!求学第一步:博学

点击右上方,关注学习蔡礼旭老师

把传统文化介绍给亲戚朋友像救火一样,

刻不容缓!

依从圣贤的教诲,学习就能事半功倍!求学第一步:博学

作者:蔡礼旭

来源:学习蔡礼旭老师(ID:xuexicailixulaoshi)

“博学”是求学问的第一个重点。中国艺能当中最重要的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六艺的目的在哪里?在陶冶性情,提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现在人学艺能做什么?赚钱。目标错了,再怎么努力还是错的。所以,努力一定有结果,但不一定有好结果。

 

有一位姓李的书法家,他整个学习过程也是非常微妙。他去请教过很多老师,花了一大堆钱,结果都没有学到真本事。后来他已经穷得不得了了,却遇到了他一生的恩师。这个老师不只不收他钱,还让他住在自己家里。真正有道德学问、有艺术修养的人,不是重视钱,他重视的是有没有人可以把他的学问承传下去。在老师所有的学生中,他最笨,但老师最喜欢他,因为他老实。他在老师家住了一段时间,老师很细心地把书圣王羲之传承下来的笔法传给他。在传承的过程中,老师跟他讲了一段话:“我把这个笔法传给你,假如你没有德行,你这一辈子可能会被我害了。为什么?因为这个笔法你学到之后,你马上会名利双收,一定会有很多学生来跟你学习。这时候就是你人生最危险的时候。如果你没有德行,又不懂得谦虚,所有的障碍就都来了。”

 

《论语》里面有一句话叫“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我们学习艺能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要时时处处用一颗仁慈之心与人相处,行事以德行为规矩,慢慢地就能契入我们常说的伦常大道,并且能够将自己的人生经营得圆满。“六艺”中的“礼”,就是礼貌。当一个人时时处处都很有礼貌,处处替人着想,他就有仁厚之心。“乐”,当我们听到一些旋律非常优美的歌曲,本来心情很不好,也会平和下来。俗话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所以学习音乐不只是陶冶自己,还希望能够利益他人,所以也是依于仁心。

 

而现在呢,音乐的创作者用的是什么存心?为了钱、名、利。本来可以产生最大教化力量的音乐,现在却成为让社会风气堕落更快的罪魁祸首。很多歌曲的歌词跟旋律,都会使得人心浮动。中国的音乐是五音,宫、商、角、徵、羽,而西方是七音。很多人说西方七个音,我们才五个,所以别人比我们好。是不是这样比?人如果没有判断力,就真的会是非不分。中国的五音跟五脏相应,肝、心、脾、肺、肾,又跟五行相应,金、木、水、火、土,又跟五常相应,仁、义、礼、智、信。

 

我们以前不懂中国文化,只是常常听说博大精深,但是也感受不到博大精深在哪里。后来慢慢深入经典,真的不得不心生佩服。宫、商、角、徵、羽都是全音,音符非常平稳,会让人心静下来。而七音里面的“fa”,这叫半音,听完之后心情有如波涛汹涌,然后就很容易感情用事,所以现在的年轻人感情用事的太多了。人的理智要形成已经很不容易了,何况还有这么多的障碍。康熙皇帝就非常有智慧,子孙二十岁以前不让读诗词歌赋。为什么?很多诗词歌赋表现的都是那些文人的情感。理智要建立不起来,就容易擅用情感。康熙皇帝就非常有智慧,子孙二十岁以前不让读诗词歌赋。为什么?很多诗词歌赋表现的都是那些文人的情感。理智要建立不起来,就容易擅用情感。

 

接下来是“射”。射箭最重要的是训练定力。定力太重要了,一个人心性都不定,能不能办大事?不可能。定得住,耐得住,就可以掌握很多天地万物的原理原则。而射箭,要专心致志才能射得准,这是训练的目标。定能开智慧,躁动绝对跟智慧无缘。

 

第四个“御”,驾车。驾车要很专注不然会很危险,所以这也是在训练人的专注。同时也是在训练人的仁心,驾车的人总不能把车驾得东倒西歪,让坐车的人心脏都麻痹掉吧,所以要处处体谅坐车人的感受。

 

再来是“书”,书法。书法练我们的定性,而且学书法确确实实要一门深入,跟求学问是一样的。我的老师学书法,一种字体学了十多年,当这个定性、耐性出来之后,她再学其他的,很短的时间就学会了。老师从五岁就开始学书法,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所以她能深刻感觉到扎根的重要性。老师教书法,一个点就要求学生练几千次。心能够真正定下来了,才能把这一门艺术学好。

 

书法泰斗启功老先生,他生前还在练临摹。每次写完之后再跟字帖一对,觉得还是差很多,觉得自己的功夫不够。而在这个摹的过程中,就是要把“我”放下。现在的人定不下来,常常想着要有自己的创作,就很难真正契入整个字帖的精髓里面。

 

所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当我们真正有机会跟到好老师的时候,一定记住要依教奉行。我也是跟着同一个老师学习了三五年的时间,慢慢地也能深入整个圣贤的教诲,遇到境界就能提得起来,不容易被境转。

 

我最开始的一年多只学一部经,也只讲这一部经,这部就是《弟子规》。讲了一年多之后,有朋友来问我《论语》,我也没有刻意去学,但就他的问题,我能结合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他举出例子,因为我已经掌握了纲领。一个人的恭敬心从哪里落实?当然从孝顺父母、长辈开始落实。除了对父母、对长辈要恭敬之外,还要对谁恭敬?“凡是人,皆须爱”,对一切人也要恭敬。不只对人要恭敬,对物也要恭敬,《弟子规》讲“对饮食,勿拣择”。对时间也要恭敬,“老易至,惜此时”。对衣服也要恭敬,“置冠服,有定位”。《弟子规》每一句开显的经文绝对不是飘在空中,而会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当我跟朋友这么一讲,他马上就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当我们学习的次第确确实实能依从圣贤的教诲,学习就能够事半功倍。

摘自《幸福人生十八讲》(精华版)

依从圣贤的教诲,学习就能事半功倍!求学第一步:博学

蔡礼旭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定价:22.00元

【世知东方书店】微店、淘宝店铺直销

直销价:11.00元

依从圣贤的教诲,学习就能事半功倍!求学第一步:博学

微      店: 世知东方书店

淘宝店铺:世知东方书店

 电       话:1326449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