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短斤少两,你敢不给好评么?
小编嘚啵嘚:《外卖短斤少两,你敢不给好评么?》是傻大方资讯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为你带来的,你是继续往下看呢?还是继续往下看呢?
正文开始:
□吴云青
有媒体日前随机选取吉野家、汉拿山等外卖销售量较大的10家知名连锁餐饮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0个样本中有8个样本的外卖分量少于堂食,最多差了近150克,相当于五分之一的菜量。
有人说这是应该的,外卖比堂食多了物流成本嘛!我不同意。就说吉野家吧,别忘了有7元送餐费呢,堂食还有服务成本呢!
但据说外卖的分量少于堂食已经是行业普遍现象。所以又有人说了,应该用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来规定外卖与堂食必须一碗水端平。
这主意很好,不过点了一份外卖没吃饱,觉得菜量少得可疑,敢给个差评甚至中评吗?恐怕得掂量掂量。
真不能怪咱胆子小。没听新闻说吗?几天前一名女大学生网购想退货,结果客服凌晨打电话发短信装鬼吓唬她;上上个月一名女士点外卖“甜笋炒肉”,发现全是笋没有肉,差评打过去,回来400多个骚扰电话。历数消费者们打差评之后遭遇的报复,有被诅咒的,有照片被挂相亲网站的,有卖家上门威胁甚至砍人的……毕竟地址电话信息都在人家手上,有时候一个违心的“好评”虽然怂了点,但能省去很多麻烦。
法律赋予了消费者打差评的权利,也明令禁止商家泄露消费者信息、骚扰消费者,禁止在电子商务领域虚假宣传,比如刷单、炒信、删差评……但总有商家胆大妄为,总有消费者瞻前顾后,究其原因,与商家违法太容易、受罚很随机有关。
商家违法之所以容易,是因为消费者的信息对他们来说几乎是透明的,违法成本却视情况而不同。所以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常常处于一种“我肯定可以够到你,你却不一定能够到我”的关系。
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另一些办法,比如改进评价系统,让店家看不到完整的消费者信息,毕竟物流本就是第三方的事,或对评论进行匿名处理。当然,为保障商家利益,消费者想打差评,也需要提供一定证据,对于疑似恶意差评,商家应保有向平台申诉的权利。
当消费者的隐私在评价系统中不再“裸奔”,消费者在面对商家时有“你不一定能够到我”的信心,或许才敢畅所欲言,“用脚投票”才有望从纸上走进现实,商家就会对服务消费者产生真正的敬畏。到那时,什么“外卖的分量少于堂食”之类不合理的“行规”自然会减少,也不需要消费者们挠头应对,求法律法规撑腰了。
- 好心人帮助“单腿狂奔”外卖小哥告别拐杖
- 外卖小哥守护醉汉 直到民警到来 外卖小哥才离开现场
- 被外卖伤透的胃,有救了!
- 杭州哪所高校的学生最爱点外卖?开学季外卖大数据来了
- 上海女子家中有老鼠,于是她点了份外卖,让外卖小哥帮抓老鼠……
- 男子陷传销点外卖求助 外卖骑手立刻报了警
- 南宁一餐馆老板嫌外卖小哥送餐慢,伙同店员将其打伤被判刑
- 烟台街头一外卖员分秒必争,被撞后当场身亡!(附视频)
- 短短三分多钟,你敢看完吗?
- 萧山一外卖小哥「拿命送外卖」吓坏车主!生活不易,但别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