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现场云2017年度十大优秀报道奖”评选,本报获一等奖。撒
《新华社“现场云2017年度十大优秀报道奖”评选,本报获一等奖。撒花,小编又获奖了》,对,你要找的就是这篇文章啦,傻大方资讯小编为了帮你找到这篇文章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
正文开始:
最近真是喜事不断
继11月16日
长春日报跻身
“中国城市党报媒体融合十强”之后
【点击阅读→
鼓掌!本报跻身中国城市党报媒体融合十强,这是72华诞的最重礼物】
今天,12月26日
好消息再度传来
长春日报社荣获
新华社
“现场云2017年度十大优秀报道奖”
一等奖
可能微友们会问
现场云是什么?
现场云是一个直播平台
今年的长春国际马拉松
地铁开通、汽博会、航空展
这些盛大的活动
都是本报的采访人员与小编们
通过新华社现场云平台
采编、制作及发布的
26日,由新华社、成都市政府主办的
以“深度融合·跨界融合”为主题的
第五届中国新兴媒体产业融合大会在天府成都召开。会上,
中宣部、新华社、中国记协、中央网信办、互联网公司等有关负责人发表主题演讲,新华社进行了《中国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6-2017)》、“媒体大脑”发布,并举办了新华社现场云2017年度评优颁奖典礼,长春日报社荣获“现场云2017年度十大优秀报道奖”一等奖。推进融合发展,是长春日报社新一届领导班子树立以人为本与创新驱动理念,实施“强报立社、创新强社、改革活社、人才兴社”战略结出的新果实。
近年来,长春日报社按照市委的要求,勇于面对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保持住初心和定力,坚守传统主流媒体的职业操守;一方面,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投身媒体融合实践,大力发展新兴媒体,努力走在主流媒体前列;一方面,攻艰克难,着力解决工资、债务、退养等历史遗留问题,为融合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特别是今年全媒体中心指挥平台、中央厨房指挥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长春日报社按照社长孙成军提出的加速推进“信息集成全民通”、“党媒传播全市通”、“媒体整合全社通”全媒体矩阵平台建设的要求,构建现代传播体系,调整采编流程,优化资源配置,统筹采编力量,提升传播时、度、效,壮大了长春日报的整体影响力。
本报的第一次大型直播
就是盛况空前的
首届长春国际马拉松
这是一场比赛
也是长春人的节日
不论是希望取得名次的专业跑者
还是重在参与的广大群众
他们的努力
他们的汗水
他们的笑脸
他们的胜利
以及这座城市的热情和幸福
我们都记录了下来
也通过直播向全世界进行了展示
(点击图片可放大)
一声鸣笛
首列“小雪豹”驶出
长春开启地铁时代
地铁的开通
是关乎700多万长春市民的划时代的大事
我们
以“
来了,长春地铁”
为主题直播地铁开通盛况
文字、图片、视频精彩呈现
故事实时新鲜,亲切动情
此报道
直登新华社客户端要文头图
(点击图片可放大)
面对这一件件大事、一场场盛况,我们秣马厉兵,全情投入,报纸、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直播云平台多线齐发、集团作战,“立体式、多元化、全角度”地展开直播报道。
采访人员实现了多重身份的转变,新闻资源实现了有效的共享,新闻策划实现了多角度的同步……
正如本报总编辑丁宁所说,媒体融合的探索让长春日报的新闻实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以长春日报为主体的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方向更加明确。我们的报道,充满人情味,充满幸福感。
(点击图片可放大)
一路走来,
本报
已完成全城应对极端天气直播、大型展会直播、大型商务活动直播、马拉松直播、地铁运行直播等27次直播……直播的题材越来越广、速度越来越快、品质越来越高、手段越来越丰富、效果越来越好,已大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定位以及相对稳定的、有一定规模的用户群体。如果您喜欢我们的直播
如果您还想回顾
地铁开通那日的喜悦与幸福
点击下方的“阅读原文”
可再度观看
《来了,长春地铁》直播的全部内容
采访人员:张丹
编辑:连涟
责编:魏巍
"掌上长春"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ID:ccrb1945- 新华社评论员:抓住历史机遇 推动合作共赢——评习近平主席
- 新华社:榨菜、二锅头受青睐,实质是消费理念提升的表现
- 新华社向“娘炮”开炮!这些论述令人意外……
- 新华社发文批“娘炮”:娘炮”之风当休矣!
- 2017年最严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公布 重庆等7省市获优秀
- 新华社区召开应知应会手册专题学习会
- 新华社关注武汉扫黑除恶
- 新华社评论员: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 新华社大型纪录片《与非洲同行》(下)
- 新华社评论员:携手共筑中非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