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太阳系可能诞生于“气泡”中
《新研究:太阳系可能诞生于“气泡”中》,傻大方资讯编辑整理。我们不生产头条,我们只是社会头条新闻的搬运工!
正文开始: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太阳系是如何诞生的?这仍然是个未解之谜。美国一项新研究认为,太阳系形成于一类巨大的恒星沃尔夫-拉耶星周围的气泡中。
目前的主流理论是太阳系几十亿年前诞生于超新星附近。但早期太阳系留下的陨石显示存在大量的同位素铝-26,而同位素铁-60较少。这与超新星理论相悖,因为超新星同时产生上述两种同位素,不大可能一种同位素带到太阳系,而另一种却没有。
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人员提出一种新假设,沃尔夫-拉耶星能释放大量同位素铝-26,但没有同位素铁-60,太阳系的诞生可能与沃尔夫-拉耶星有关。
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上报告说,沃尔夫-拉耶星是一类巨大恒星,尺寸是太阳的40到50倍。它燃烧温度极高,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恒星风,表面飞溅起大量物质。随着沃尔夫-拉耶星的质量不断减少,恒星风吹过它周围的物质,逐渐形成了一个有厚重外壳的气泡状结构。
研究人员认为,这样一个外壳是产生恒星的有利条件,尘埃和气体可以在气泡内部聚集,逐渐浓缩而形成新的恒星。具体来说,沃尔夫-拉耶星释放大量同位素铝-26,被其周围的尘埃颗粒携带着往外移动。这些尘埃颗粒大多数在冲破外壳的过程中被摧毁了,而铝-26被留在壳内。最终,一部分外壳在引力作用下向内坍缩,从而形成了太阳系。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新模型与超新星理论不同,可以解释为什么与银河系相比,早期太阳系中两种同位素的比例存在异常,1%到16%的类日恒星可能都是在这样的“恒星孕育场”形成的。而孕育了太阳系的沃尔夫-拉耶星最终命运,可能在超新星爆炸中消亡,也可能坍缩成黑洞。
- 睡前喝半杯水防心梗
- 为母亲针灸能给孩子治病?院方:系思考和探讨,非临床研究
- 中宣部授予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抗灾抢险英雄群体“时代楷
- 官方研究促进“中间群体”增收 释放啥信号?
- 湖南检察院研究衡东驾车伤人案 加强管控犯罪分子
- 研究:全脂牛奶可保护心脏
- 中国发明成果转化研究院在广东佛山揭牌
- 宁夏成立中国枸杞研究院
- 烟民为何更容易感冒?研究发现奥秘藏在鼻子里
- 之江实验室挂牌5个研究中心 聚焦人工智能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