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增开“门诊日”“手术日”快速疏解病家疾苦,申城医院仁心医术守护

医院|增开“门诊日”“手术日”快速疏解病家疾苦,申城医院仁心医术守护文章插图
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的小患者收获一份新春小礼物
“医生 , 新年好呀!”大年初七 , 96岁的覃大爷在家人陪同下来到中山医院拆线 , 开心地与医生相互拜年 。 就在年三十前一天 , 覃大爷顺利做完手术出院 。 他没想到自己这个年龄接受了肿瘤手术 , 竟能恢复这么快 , 赶上回家过年 。
与大人就医不同 , 新春长假后第一天到儿科医院“报到” , 孩子们不仅收获健康 , 还意外获得小礼物——画笔、卡通绘本 , 让一张张小脸庞顿时开朗不少 。
新年新气象!就医 , 完全可以令人心生暖意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整个春节假日期间 , 申城各大医院在急诊24小时开设的基础上 , 通过动态增开“门诊日”“手术日” , 不仅快速疏解病家疾苦 , 微创技术、快速康复等理念与技术的广泛应用还令病家屡屡收获意想不到的就医体验 。
96岁还能手术 , 年龄不再是禁区
覃大爷身体一向硬朗 , 只是去年11月开始 , 他常常觉得乏力 , 饭量也少了 。 一个多月后 , 他到中山医院门诊做检查 , 一查吓一跳:血红蛋白只有72g/L(正常成年男性应为130-175g/L) 。 胃镜显示 , 整个胃大约2/3被肿瘤占据 , 胃壁变得僵硬 , 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扩张、接纳食物 。 胃镜病理提示胃体腺癌 。
“胃癌” , 一纸报告不亚于对生命的审判 。 此时的覃大爷比刚发病时瘦了整整12斤 。 他慕名来到普外科刘凤林副主任医师的门诊 。 如此高龄 , 有没有一线生机?刘凤林凭借多年的经验认为这个病例还有根治肿瘤的机会!
很快 , 覃大爷住进了普外科病区 。 经一系列术前检查、身体情况调整 , 2021年2月1日 , 刘凤林医生团队为覃大爷实施了根治性胃切除术 。 术后第1天 , 覃大爷就在床上活动手脚了;第2天 , 能下床走路;术后第8天就顺利出院 , 覃大爷对医护感激不已 。
刘凤林医生说 , 高龄患者进行腹部大手术 , 在许多方面比中青年患者确实更困难 , 96岁更是高龄中的极限 。 诸如脏器功能退化、心肺储备差、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程度低等 , 无一不在升格手术的难度系数 。 但 , 治疗并非不可为 。 “一台成功的手术 , 从术前、术中到术后 , 离不开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理团队等各支队伍的精诚协作 , 更离不开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 ”刘凤林医生说 , 是医患携手 , 突破了禁区 。
"以时间换空间" , 快速出院迎笑颜
大年初七 , 走进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病房 , 老年人可真不少 。 86岁的老太太大年初五在崇明跟着小辈体验“农家乐” , 结果半夜上厕所由于“场地不熟悉” , 不慎跌倒;83岁的老太太在养老院一脚没踩稳 , 摔了一跤;还有一名67岁的爷叔在家给狗狗洗澡 , 不慎滑倒 。 上了岁数摔跤 , 都是股骨头骨折 。
医院|增开“门诊日”“手术日”快速疏解病家疾苦,申城医院仁心医术守护文章插图
大年初七 , 六院骨科副主任一大早去查房 , 给等待手术的老人打气鼓劲
“医生 , 等我好了 , 还可以到处走走吗?”“放心哦 , 不仅可以走路 , 还可以很快出院 , 和孩子一起闹元宵 。 ”骨科副主任张伟一大早到病区查房 , 还能“回家过年”的好消息让高龄患者收获新年的第一份“牛气” 。
“往年春节期间大部分病区暂时关闭 , 待长假结束时开放 。 今年提倡‘原地过年’的情况下 , 为应对上海市过年期间有较大规模人口在沪 , 可能有较往年更多的外伤病人 , 骨科几乎所有病区都未关闭 , 结果春节前后几天急诊骨折病人很多 , 当班的病区床位接近收满 。 ”张伟小年夜当班 , 就迎来一波骨科就诊高峰 , 为快速“消化”病人 , 大年初四他和同事们增开了一个“手术日” , 完成近百台手术 , 到昨天这个开工首日这批患者陆续出院 , 新一批患者得以快速收治入院 。
张伟说 , 也是一种“以时间换空间”的服务优化 , 避免了往年常见的长假刚结束 , 假期期间的病人还没手术积压在病床、新病人无法入住需等待的尴尬 。
张伟还注意到 , 今年年轻人的运动损伤明显少了 , 因为外出旅游、登山的少了 , 老年髋关节手术明显增多 , “原本都是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 , 快速手术、积极治疗 , 这些老人两三天就可以出院 , 可以快速回归生活!”
“护心”且“收心” , 防疫记心间
“以时间换空间”的优化服务在各家医院均有体现 。 大年初七开工首日 , 在华东医院门诊大厅 , 患者并未出现“扎堆”现象 。 平稳运行得益于医护主动“加班”——在大年初二、大年初五 , 华东医院分别增设半天门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