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 , 很多人会被肩部疼痛所困扰 。 但大多数人把疼痛归结于一个大家熟悉的名词——肩周炎 。 其实 , 引起肩痛的原因有很多种 , 肩周炎只占一小部分 。 临床诊断的肩痛近60% 以上其实是由肩袖损伤引起的 。 肩痛究竟该怎么办?小松邀请了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主管治疗师刘凯利为大家答疑解惑 。文章插图
肩周炎引起的肩痛
肩周炎是引起关节僵硬的粘连性关节囊炎 。 发生后 , 会产生肩关节周围疼痛 , 肩关节各个方向主动和被动活动度降低 。 好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 , 又俗称五十肩、冻结肩 。 在发病的人群中女性较男性多见 , 而且有10%的患者第一次发病后五年内对侧也会发病 。
肩周炎是有自限性的 , 就是不治疗 , 这个疼痛也会逐渐缓解 , 但是未经治疗者整个病程约12~42个月 , 平均约30个月 。 约60%的病例 , 患肩活动度难以完全恢复正常 。文章插图
肩袖损伤引起的肩痛
肩袖肌肉包括: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肉和小圆肌 。 形似袖口包裹于肩关节前方、上方及后方 。 这四条肌肉肌腱围绕着肩关节 , 形成像套袖一样的结构 , 被形象地称为肩袖 , 当这些组织损伤时 , 即为肩袖损伤 。文章插图
肩袖损伤常见于40岁以上的人 , 且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增加 。 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占30% , 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占60% 。 大部分肩袖损伤是由于间接暴力引起的 , 例如摔倒时用手撑地、手臂外侧抵挡撞击时、乘车遇到急刹车、遛狗被狗突然牵拉时都可能出现肩袖损伤 。
随着年龄增长 , 老年人的肩袖组织可能发生退行性变 , 这时候提拉重物、过度活动、甚至轻微受力都可能导致肩袖损伤 。
一些慢性劳损也会导致肩袖损伤 , 例如:搬运工工作的重体力劳动者、专业运动员则由于长期过度用肩 , 反复撞击、磨损 , 造成了慢性的肩袖损伤 。 常见引起肩袖损伤的体育运动有投掷类、划船、举重、橄榄球、游泳等 。
肩袖损伤最明显的症状是肩部疼痛 , 主要是肩前外侧疼痛 , 典型疼痛为“疼痛弧”、夜间痛、摸后背痛 。
如何鉴别肩周炎和肩袖损伤?
1.病因不同
肩袖损伤:大部分由于间接暴力引起的 , 大部分患者会有外伤史 。
肩周炎:无明显外伤史或病因 。
2.临床表现不同
肩袖损伤:发生后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无力 , 患者肩外展上举时疼痛 , 甚至上举时无力 , 关节活动受限多为主动活动受限 , 而被动活动受限不明显 。
肩周炎:逐渐产生疼痛 , 进行性加重、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为主要表现 , 大多主动活动及被动活动均明显受限 , 活动范围内肩部力量并未发生异常 。
肩痛去医院需要做哪些检查?
1.医生查体:通过询问病史和对肩关节进行检查 , 医生可以得到肩痛原因的初步判断 。
2.X线:通过X线检查可发现是否有肩部骨折 , 也可观察到肱骨头与肩峰之间的距离是否增大或减小 。
3.磁共振检查:可观察软组织的损伤 , 帮助确定肌腱损伤部位和严重程度 , 是确定肩袖损伤的首选检查 , 同时也可以排查其他损伤 。文章插图
肩周炎、肩袖损伤需要手术吗?
肩周炎患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需要做手术的 。 肩袖损伤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 主要取决于肩袖撕裂的程度 , 如果是部分撕裂 , 可以先进行保守治疗 , 包括休息、理疗、口服及外用消炎镇痛药物等 , 时间一般为3-6个月 , 如果没有改善 , 会建议患者采取手术治疗 , 如果是全层撕裂 , 建议直接行手术治疗 。
如何预防肩痛?
1. 夜晚睡觉时肩部容易着凉 , 寒气侵袭肩关节 后容易诱发滑囊炎、冻结肩的发作 , 因此 , 夜晚注意肩部保暖尤为重要 。
2. 有肩袖损伤病史的中老年人 , 切忌手提的物品过重 , 以避免增加肩关节肌腱的张力 。 尽量远离潮湿的环境 。
3. 天冷运动时 , 尽量选择在室内活动 , 加强肩部保暖 。在正式运动前一定要进行热身活动 。 活动结束时 , 要注意拉伸一下肩关节 。
4. 平时肩关节没有不适症状的人群 , 在运动时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肩部有无不适的感觉 。 一旦有疼痛和其他不适感 , 应引起注意 , 及时停止运动 , 调整运动方案 , 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或及早到医院就诊 。
- 60岁老人拆迁款高达500万,老人崩溃哭闹
- 70岁大爷出6000工资找保姆,保姆哭述:给再多钱也不去
- 55岁退休男人追求幸福,退休金6000千,要满足三个条件
- 健康|不论男女,60岁后若想长寿,2件事能忍就忍,或许能够延长寿命
- 胃口|若你在60岁后,身体能做到这3点,十有八九是“长寿体质”!
- 林女士|生腌泥螺别吃多 小心中毒性肝损伤
- 骨头|3厘米鸡骨头卡喉 60秒救回一命
- 亚硝基|美国全面禁售的食物,却让中国6000万人吃上瘾?看完后你还敢吃吗
- 儿女带12个孩子回家过年,一顿饭就花掉600元,外公直皱眉:寒假吃掉一年养老金
- 防癌|孙燕院士:研究癌症60年,我总结出5张“防癌处方”,送给你